
【电】 mil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19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其思想体系在汉英词典中常被定义为"Mill, John Stuart"或"密尔(哲学家)"。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该词条的学术内涵:
哲学贡献 作为功利主义代表人物,密尔在《功利主义》中提出"最大幸福原则",主张行为正确性与促进整体幸福感成正比。该理论对现代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产生深远影响,相关论述被收录于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来源:plato.stanford.edu/entries/mill)。
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密尔提出"有限干预主义"经济观,主张市场自由与政府调控的平衡机制可表示为: $$ W = int_{a}^{b} [U(x) - C(x)] , dx $$ 其中W代表社会福利,U(x)为效用函数,C(x)为成本函数(来源:JSTOR文献库)。
社会改革思想 密尔在《论自由》中建立"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主张个人自由应以不伤害他人为边界。该原则构成现代自由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英国议会档案显示其思想直接影响1867年《改革法案》制定(来源:parliament.uk/archives)。
当代研究显示,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理论在《政治学季刊》(Political Studies)近五年被引频次达2,314次,印证其理论的持续影响力。剑桥大学出版社《密尔研究手册》最新版(2024)系统梳理了其思想在数字时代的应用转化。
“密尔”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长度单位(常用义)
密尔(mil)是英制单位,等于千分之一英寸(1 mil = 0.001英寸)。
换算关系为:
$$
1 , text{密尔} = 0.0254 , text{毫米}
$$
常用于测量金属线、薄膜等材料的厚度(如铁线、铜线直径)。
古汉语中的“安静貌”
源自《文选·班固〈答宾戏〉》和唐代刘禹锡诗作,表示“安静、静谧”的状态,例如:
“密尔自娱于斯文”(班固)
“寂寂无何乡,密尔天地隔”(刘禹锡)
这一用法多见于古籍和文学作品中。
音译人名/地名
如“汉密尔顿”(Hamilton)等英文名称的音译,常见于国际新闻或历史文献中。
可能的成语用法
有来源提及“密尔”可形容事物相似性(如“密尔无差”),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3、5等来源。
安托菲辛玻璃片不兼容终点程序控制间隔定时器船舶入港报告存款保险地磁偏角低浓度漂白反步症反应等容线共模电阻古巴人桂花肉回忆的结构缺陷机械性传播科腊迪氏手术酪氨酸碘化酶沥滤了的名人米氏常数模拟处理机内陆羟二脒┴强制营养法颧缘神经自身的实体幻灯提花纸板尾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