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槟榔硷英文解释翻译、槟榔硷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recaline; arecoline

分词翻译:

槟榔的英语翻译:

areca; pinang
【医】 areca-nut; betel nut; pinang; semen arecae

硷的英语翻译:

【医】 alcali; alkali; base; lid

专业解析

槟榔硷(英文:Arecolin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碱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槟榔(Areca catechu)的种子中。作为槟榔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化学名称为1,2,5,6-tetrahydro-1-methyl-3-pyridine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分子式为C₇H₁₁NO₂,分子量为141.17 g/mol。

从药理学角度,槟榔硷属于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可作用于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具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能刺激唾液分泌、肠蠕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早期研究曾探讨其在驱虫和青光眼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但因其致癌性及成瘾性,现代医学已严格限制其药用。

长期摄入槟榔硷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和口腔癌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主要致癌机制涉及DNA加合物形成及活性氧自由基生成。中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22)明确规定食品中槟榔硷的残留限量。

该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研究显示,其在人体内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为arecaidine等产物,半衰期约1.5小时。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报告指出,槟榔硷的半数致死量(LD₅₀)为小鼠静脉注射50 mg/kg。

网络扩展解释

槟榔硷(Arecoline)是槟榔果实中主要活性生物碱成分,属于胆碱类化合物,化学式为C₇H₁₃NO₂。其核心特性及健康影响如下:

  1. 化学性质与作用
    槟榔硷具有拟胆碱作用,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速、唾液分泌增多等反应。这是嚼食槟榔后产生兴奋感和依赖性的主要原因。

  2. 致癌机制
    槟榔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1类致癌物。其致癌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 诱导口腔黏膜细胞DNA损伤,干扰细胞修复功能;
    • 促进自由基生成,加速细胞氧化应激和癌前病变;
    • 与烟草中的亚硝胺类物质协同作用,显著增加口腔癌风险。
  3. 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槟榔硷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表现为口腔黏膜变硬、张口困难,最终可能发展为口腔癌。研究显示,台湾地区因嚼槟榔导致的年口腔癌死亡人数达2600例,尤其在25-44岁男性中高发。

建议:避免食用槟榔制品,高风险人群(如“红唇族”)应定期接受口腔筛查,减少吸烟、饮酒等协同致癌行为。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巴氨西林八分体包多路转换技术标引语言丙二酰硫脲不动产的期待权查找消息处长电子笔对称部分福利厄斯氏突,锤骨长突付息盖形螺帽高阶层检波器共享存储器假释季度工资几何异构现象颈型脊髓痨经营活动联邦的零售捐税磷光分析法罗马帝国内折尿路照片手动控制阀索维诺氏眼肌麻痹维生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