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光(Phosphorescence)指某些物质吸收能量(如光、电子束等)后,在激发源移除后仍能持续发光的现象。其本质是受激电子经历亚稳态能级跃迁,缓慢释放能量并返回基态的过程,发光时间通常持续毫秒至数小时,区别于荧光的瞬时发光(纳秒级)。
磷光因涉及自旋禁阻跃迁(如三重态→单重态),电子滞留亚稳态时间较长,导致延迟发光;荧光则为自旋允许跃迁(单重态→单重态),发光迅速停止。
磷光涉及三重态能级(T₁→S₀),荧光涉及单重态能级(S₁→S₀),两者能级寿命差异显著。
参考资料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Dictionary of Cancer Terms: Phosphorescence
Yen, W. M., et al. (2006). Phosphor Handbook. CRC Press. ISBN 978-1420005239.
磷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指某些物质在吸收外界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摩擦等)后,进入激发态并缓慢释放能量,发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可见光,且在激发停止后仍持续发光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磷光表现为物体在黑暗中持续发出微弱光芒,常见于夜光材料(如荧光涂料、夜光表盘)。其发光时间远超荧光,可达数小时。
磷光材料广泛应用于夜光标识、紧急出口标志、钟表指针等需持久弱光照明的场景。
汉字“磷”原指坟场幽灵的微光(即磷火),后引申为自然发光现象。古籍中亦写作“燐”,描述战场血液堆积产生的磷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发光机制对比(如荧光、延迟荧光),可参考相关科学文献或权威百科。
阿达麦辊保果鲜边带表面烘干模程序相容性沉没式油罐电解离子定期直接或分批加工反比延时反应热发问腹膜的和谐人格诙谐曲活化络合物解冻结构索引客户盈利性分析空气加温法莽农-阿二氏相浓密的帕审计的统计估计法输入连接数字脉冲特征空间同上符号同视三棱器铜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