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性二联律英文解释翻译、结性二联律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nodal bigeminy
分词翻译:
结的英语翻译:
congeal; form; knot; settle; vinculum; weave
【医】 knob; knot; node; nodule; noduli; nodulus; nodus; noeud
二联律的英语翻译:
【医】 bigeminy; coupled beat; coupled rhythm
专业解析
结性二联律(Junctional Bigeminy)的医学解释
结性二联律(Junctional Bigeminy)是心电图(ECG)上的一种特定心律失常表现,属于主动性异位心律的一种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心脏搏动的规律性交替模式。
-
术语定义与核心机制:
- “结性”指心脏电冲动的起源位置——房室交界区(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这个区域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特殊传导组织(房室结及希氏束区域),正常情况下是心房冲动传向心室的通路,但有时也能自发产生电冲动。
- “二联律”指心脏搏动以成对的形式规律出现。具体表现为:每一个由窦房结(心脏正常起搏点)主导的正常心跳(窦性搏动)之后,紧跟着一个提前出现的、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搏动(交界性早搏)。这种“一个窦性搏动 + 一个交界性早搏”的组合,连续、反复地出现,形成固定的配对模式。
- 英文对应: 在英文医学文献中,它被称为Junctional Bigeminy。其中 “Junctional” 对应“结性”(指房室交界区起源),“Bigeminy” 对应“二联律”(指成对出现的节律)。
-
心电图(ECG)特征:
- 基本节律: 通常是窦性心律(即主导心律由窦房结控制)。
- 早搏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其形态通常与窦性QRS波相似(窄QRS,时限<120ms),因为心室激动顺序接近正常。这是由于交界区冲动可以沿正常传导路径下传心室。
- 配对间期: 交界性早搏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的时间间隔(配对间期)通常是相对恒定的。
- 代偿间歇: 在交界性早搏之后,常可见到一个完全性代偿间歇。这是因为交界性早搏的冲动可能逆传侵入窦房结,使其提前除极并重整节律,导致下一个窦性P波延迟出现,使得包含早搏的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窦性周期的两倍。
- P波关系: 交界性早搏的P波(如果可见)可能出现在QRS波之前(PR间期<120ms)、之中(埋藏)或之后(RP间期短)。P波在II、III、aVF导联通常是倒置的,因为心房除极方向是自下而上(逆行传导)。
-
临床意义:
- 结性二联律本身是一种心律失常,表明心脏电活动存在异常。
- 它可见于健康人群(尤其在年轻人中),可能由疲劳、紧张、咖啡因、酒精、吸烟等因素诱发,通常为良性。
- 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增加了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
-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是经典原因之一)、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也可能诱发。
- 频繁发生的交界性早搏(包括二联律形式)可能引起患者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虽然通常不像某些室性心律失常那样危险,但持续存在可能对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尤其在基础心脏病患者中。
- 其临床重要性主要取决于病因、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基础心脏状况和症状。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寻找并治疗潜在病因。
权威参考来源:
- 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AHA):提供关于心律失常(包括早搏)的概述、机制和临床管理的权威信息。 (来源:美国心脏协会官网相关页面)
- 默克诊疗手册 (Merck Manuals - Professional Version):详细描述了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心电图表现、病因和治疗,包括交界性早搏和二联律。 (来源:默克诊疗手册专业版在线资源)
- UpToDate (临床决策支持资源):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深入的关于心律失常诊断和管理的综述,涵盖交界性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UpToDate 临床主题)
- 《实用心电图学》或权威内科学教材(如《希氏内科学》、《实用内科学》):这些经典教材对心电图表现和心律失常机制有系统、详细的阐述。 (来源:相关医学教科书)
网络扩展解释
结性二联律是一种心律失常,属于心脏早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核心特征是:每次正常心跳(窦性搏动)后,跟随一次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即心房与心室结合部)的异常搏动,形成“正常+早搏”交替出现的规律模式。以下是具体解析:
1.定义与机制
- 起搏点位置:结性二联律的异常电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心脏传导系统的中间区域),而非正常窦房结或心室。
- 心电图表现:正常窦性心律后紧跟一个交界性早搏,两者交替出现,形成“1次正常心跳+1次早搏”的固定组合。
2.分类与相关术语
- 与其他二联律的区别:
- 房性二联律:早搏起源于心房。
- 室性二联律:早搏起源于心室。
- 结性二联律(又称交界性二联律):早搏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3.临床意义
- 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部分可能出现心悸、心跳暂停感、头晕等。
- 潜在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 心脏疾病(如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
- 药物影响(如洋地黄中毒);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情绪紧张、过度劳累)。
- 风险:相较于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通常较小,但需排查器质性病变。
4.诊断与处理
- 诊断方法:通过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明确早搏起源及规律。
- 治疗原则:
- 若无症状且无基础疾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烟酒、咖啡因);
- 若频繁发作或合并基础疾病,需针对病因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可疑药物)。
参考资料
- 结性二联律的起搏点位置与分类:;
- 临床表现与处理建议:;
- 心电图特征与诊断:。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埃希卡混合剂锕基青霉酸表层发酵波希鼠李浸膏苍耳属拆散超听频处理数据迪尔克氏肉芽肿二边的放款余额公称马力狗角藤苷骨对合缝术霍纳法则活着解题状态程序记录笔浸滤桶可移植的工具箱宽带线路羟神经苷脂氢化辛可宁全局符号目录屈曲性截瘫烧透蛇石兔毛滴虫未说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