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鞭毛染色法英文解释翻译、鞭毛染色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cilium staining; flagellum staining

分词翻译:

鞭毛的英语翻译:

flagellum
【医】 flagella; flagellum

染色法的英语翻译:

【医】 staining; staining methods

专业解析

鞭毛染色法(Flagella Staining)是一种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增强细菌鞭毛的可见性,以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数量和排列方式。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其直径通常为10-20纳米,远低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约200纳米),因此需通过特殊染色法形成沉淀物以增大其表观尺寸。

核心原理与步骤

该方法基于金属离子(如鞣酸或银盐)与鞭毛蛋白的吸附作用,通过物理沉淀在鞭毛表面形成金属膜。常用方法包括:

  1. Leifson染色法:采用碱性品红与鞣酸混合液,通过加热促进染料沉积(来源:《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三版)。
  2. 银染法:利用硝酸银与甲醛反应生成银颗粒,灵敏度高但操作复杂(来源:美国《细菌学检测手册》)。

应用场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菌分类鉴定、病原菌检测及科研领域。例如,霍乱弧菌的极生单鞭毛与大肠杆菌的周生鞭毛可通过染色差异快速区分(来源:《临床微生物学杂志》2024年刊)。

注意事项

染色前需将菌龄控制在12-18小时,并采用悬浮法制片以避免鞭毛脱落。染色失败常因菌体老化或载玻片清洁度不足导致(来源:德国《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2023年实验指南)。

网络扩展解释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用于观察细菌鞭毛的特殊染色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化学处理使纤细的鞭毛加粗并着色,从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原理

  1. 鞭毛特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结构,直径仅0.01–0.02 μm,远低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
  2. 染色机制:
    • 媒染剂作用:使用单宁酸、氯化高铁等媒染剂沉积在鞭毛表面,增加其直径至可见范围(约0.2 μm)。
    • 染色剂沉淀:随后用碱性复红、硝酸银等染色剂结合媒染剂形成复合物,使鞭毛着色。

二、方法分类

根据染色剂不同,主要分为6类方法:

  1. 碱性复红法:1926年Gray首创,媒染剂含丹宁酸、硫酸钾铝等,操作复杂且需经验调整时间。
  2. 镀银法(硝酸银法):分甲液(丹宁酸+FeCl₃)和乙液(AgNO₃+NH₄OH),通过金属银沉淀显色,步骤严谨。
  3. 改良Leifson法:副品红染色,试剂分A、B、C三液,操作简化。
  4. 其他:结晶紫法、维多利亚蓝B法及荧光蛋白染色法。

三、操作要点(以镀银法为例)

  1. 载玻片处理:需用SDS煮沸、洗液浸泡去除油脂,确保表面光滑。
  2. 菌种准备:使用16–24小时内的幼龄菌,保证鞭毛活性。
  3. 染色步骤:
    • 涂片后自然干燥,避免高温固定破坏鞭毛。
    • 甲液(媒染剂)处理10分钟,冲洗后乙液(硝酸银)染色30–60秒,加热至微冒蒸汽。

四、应用与注意事项

五、结果判读

成功染色后,菌体呈深褐色,鞭毛为褐色丝状结构(镀银法)或红色(Leifson法)。若鞭毛模糊,可能因菌龄过长、涂片过厚或媒染剂失效导致。

通过上述步骤,鞭毛染色法使原本不可见的细菌运动器官可视化,为微生物形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白绞效应兵学波形发生器不带电的传导放电串联电动机触发二极管唇动描记器此后导引分析树低于正常的折旧法拉第电池非工作时间份子附加印刷赫塞制抗丝菌素邻甲苯基·烷基·甲亚胺密相输送气管呼吸音炔属酸色谱操作生活费指数食管管双层衣柜水蚤随机故障特徵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