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碘滴定英文解释翻译、间接碘滴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iodometric titration; iodometry
分词翻译:
间接的英语翻译:
【法】 remoteness
碘的英语翻译:
iodine
【化】 iodonium
【医】 I; iodine; iodum
滴定的英语翻译:
titrate; titration
【化】 titrate; titration
【医】 titrate
专业解析
间接碘滴定 (Indirect Iodometric Titration)
间接碘滴定是碘量法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技术。其核心在于不直接滴定待测物质本身,而是通过它与碘化物(I⁻)反应定量生成碘(I₂),再用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从而间接测定待测物含量。其英文术语为Indirect Iodometric Titration。
基本原理与过程
- 氧化还原反应: 待测物(通常是氧化剂)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与过量的碘化钾(KI)反应,将 I⁻ 氧化为 I₂。反应通式为:
$$ce{Oxidant + 2I⁻ -> Reduced form + I₂}$$
此步反应必须定量进行且完全。
- 碘的滴定: 生成的 I₂ 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反应为:
$$ce{I₂ + 2S₂O₃^{2-} -> S₄O₆^{2-} + 2I⁻}$$
滴定至蓝色消失(淀粉-I₂ 复合物褪色)即为终点。
- 间接计算: 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量,计算出生成的 I₂ 的量,再根据第一步反应方程式,推算出待测氧化剂的量。
关键特征
- 间接性: 待测物并非直接与滴定剂(Na₂S₂O₃)反应,而是通过其氧化 I⁻ 生成的 I₂ 与滴定剂反应。
- 适用对象: 主要用于测定强氧化剂,如过氧化物(H₂O₂)、高锰酸盐(MnO₄⁻)、重铬酸盐(Cr₂O₇²⁻)、氯酸盐(ClO₃⁻)、溴酸盐(BrO₃⁻)、亚硝酸盐(NO₂⁻)、铜离子(Cu²⁺)等。这些物质能定量地将 I⁻ 氧化为 I₂。
- 优势: 扩大了碘量法的应用范围,使许多不能直接与 I₂ 反应的强氧化剂也能被准确测定。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应用实例
- 水中溶解氧测定 (Winkler法): 溶解氧将 Mn²⁺ 氧化为 Mn³⁺,Mn³⁺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 I⁻ 生成 I₂,再用 Na₂S₂O₃ 滴定 I₂。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HJ 506-2009)。
- 维生素C测定: 虽然抗坏血酸可直接用 I₂ 滴定(直接碘量法),但在某些复杂基质中,也可利用其还原性将其他氧化剂还原后,再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该氧化剂的剩余量来推算维生素C含量。来源:中国药典通则 碘量法。
- 铜含量测定: Cu²⁺ 在弱酸性介质中与 I⁻ 反应生成 CuI 沉淀和 I₂,滴定 I₂ 可间接计算铜含量。来源:分析化学标准方法,如 ASTM E53。
-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 漂白粉中的有效氯(Cl₂)能将 I⁻ 氧化为 I₂,再用 Na₂S₂O₃ 滴定。来源:工业分析相关标准。
注意事项
- 反应条件控制: 第一步反应(待测物氧化 I⁻)的酸度、温度、反应时间需严格控制以确保定量完成。
- 碘的挥发: I₂ 易挥发,滴定应在冷溶液中进行,使用碘量瓶,避免强烈摇动。
- 空气氧化: I⁻ 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空气缓慢氧化为 I₂(尤其在光照下),应避免过度暴露于空气,滴定过程尽量迅速。
- 淀粉指示剂: 应在临近终点(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避免过早加入导致 I₂ 被淀粉吸附影响终点判断。
参考来源:
- 中国药典通则 碘量法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HJ 506-2009)
- ASTM International. ASTM E53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in Unalloyed Copper by Iodometric Titration.
- Harris, D. C.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W.H. Freeman and Company. (权威分析化学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间接碘滴定(又称间接碘量法或滴定碘法)是一种通过碘的生成和滴定来间接测定氧化性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基本原理
- 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碘离子(I⁻,通常来自KI)的还原性,与待测的氧化性物质(如ClO⁻、Cr₂O₇²⁻、MnO₄⁻等)反应,定量生成游离碘(I₂)。
- 间接测定:生成的I₂用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的Na₂S₂O₃量计算原氧化性物质的含量。
2.关键步骤
- 碘的生成:氧化性物质与过量KI反应,析出I₂(如:2Cu²⁺ + 4I⁻ → 2CuI↓ + I₂)。
- 碘的滴定:用Na₂S₂O₃滴定生成的I₂,反应为:
$$ I₂ + 2S₂O₃^{2-} → 2I⁻ + S₄O₆^{2-} $$
3.指示剂与终点
- 淀粉指示剂: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初始溶液呈I₂的深蓝色,终点时蓝色消失(I₂被完全还原)。
4.应用范围
- 主要用于测定强氧化性物质,如铜离子(Cu²⁺)、高锰酸盐(MnO₄⁻)、重铬酸盐(Cr₂O₇²⁻)等。
5.注意事项
- 反应条件:需在弱酸性或中性环境进行,避免I₂挥发或Na₂S₂O₃分解。
- 操作顺序:淀粉指示剂需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防止提前与I₂结合影响终点判断。
间接碘滴定通过“氧化生成I₂→滴定I₂”的间接方式,将难以直接测定的氧化性物质转化为可测的碘量,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领域。需注意反应条件和操作细节以保证准确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的半连续过程保险合同边际成本标记信号表驱动技术残局倒虹吸管多毛肉孢子虫钙皂隔离二极体供电点硅检波器磺酸铵舰间隔码元结晶紫机会成本克里厄氏牙梃硫酸根合锡酸盐隆起缘马拉酸默想的内径胶鸟舍溶靛素棕IRRD生骨胚组织胎激素学说胎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