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whipworm
鞭虫(Whipworm)的汉英词典释义与医学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形态特征
鞭虫(学名:Trichuris trichiura)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盲肠和结肠的线虫,因其成虫形态前段细长如鞭柄、后段粗厚似鞭梢而得名。成虫体长30-50毫米,虫卵呈腰鼓状,两端有透明栓,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生命周期与感染途径
三、病理影响与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常无症状,重度感染(>100条成虫)可导致:
四、防治与公共卫生意义
权威引用来源
注:鞭虫感染是全球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加强环境卫生干预是阻断传播的关键。
鞭虫(学名: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是一种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以下为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成虫外形似马鞭,前3/5细如线状,后2/5粗如鞭柄,体长3-5厘米。雌虫略长于雄虫,雄虫尾部呈环状卷曲。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及升结肠,严重感染时可扩散至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
虫卵排出与发育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经15-30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感染与成熟
人误食污染的食物或水后,虫卵在小肠孵化,幼虫侵入肠黏膜发育,约8-10天后返回肠腔,最终移行至盲肠成熟。自感染到成虫产卵需1-3个月,成虫寿命3-5年。
致病机制
成虫以细长前端钻入肠黏膜,吸食组织液和血液,导致肠壁充血、水肿甚至溃疡。
临床表现
分布
全球约8亿人感染,热带、亚热带地区高发,我国南方农村感染率较高。
防治措施
我国西汉古尸(距今2300年)的肠道内曾发现鞭虫卵,证实其与人类共生的历史久远。
如需进一步了解诊断方法或具体病例,可参考福建省疾控中心及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的权威资料。
扮演必不可少查询资料处次醋酸铝溶液蛋白水解物对置含水煅石膏和常山碱甲乐灵浇桶架激光束传输静脉张力劳力流动性礼拜日膦甲酸三钠明矾鞣革明细对比颞浅丛偶电子偶数谐波频率交织契据球状链晶体闪速干燥舌轴的湿式除尘器双向转发器司法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