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位英文解释翻译、后电位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fter-potential; after-potential
分词翻译:
后的英语翻译: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医】 meta-; post-; retro-
电位的英语翻译:
【医】 potential
专业解析
后电位(Afterpotential) 指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后,细胞膜电位经历的一段偏离静息电位的缓慢变化时期。它反映了动作电位期间离子流动(尤其是钾离子外流和钠-钾泵活动)后,离子浓度梯度恢复平衡的动态过程。根据电位变化方向,后电位可分为两类:
-
超极化后电位(Hyperpolarizing Afterpotential / After-Hyperpolarization, AHP):
- 定义:动作电位峰值之后,膜电位迅速下降并短暂地变得比静息电位更负(超极化)的阶段。
- 机制:主要由电压门控钾通道(Kv)的延迟开放和持续开放导致。钾离子持续外流使膜内正电荷减少,电位变得更负。此外,钠-钾泵的活动(每泵入2个K+泵出3个Na+)也产生微弱的超极化效应。
- 意义:AHP增加了再次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阈值,是神经元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的重要组成部分,限制了神经元在短时间内高频放电的能力,对神经编码的时序和频率有调节作用。
-
去极化后电位(Depolarizing Afterpotential / After-Depolarization, ADP):
- 定义:在某些神经元或特定条件下(如高频刺激后),在动作电位下降支或紧随其后,膜电位未完全回到静息电位水平,而是停留在相对去极化(更正)的状态。
- 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电压门控钙通道(Cav)激活引起的钙内流、钙激活的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CAN)开放导致钠内流、或者钠通道失活不完全导致的持续钠电流等。
- 意义:ADP降低了后续动作电位的阈值,可能促进神经元爆发式放电(Burst Firing),在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和节律性放电中起重要作用。
生理意义
后电位是神经元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简单的“恢复平静”。它通过影响膜电位水平和兴奋性阈值,直接调控着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如单次放电、爆发式放电、适应性等)、放电频率上限以及信号传递的精确性。对后电位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机制、神经网络的同步振荡活动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电生理基础。
引用参考来源:
- Kandel, E. R., Schwartz, J. H., Jessell, T. M., Siegelbaum, S. A., & Hudspeth, A. J. (Eds.). (2013).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5th ed.). McGraw-Hill. (Chapter 7: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he Passiv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Neuron)
- Bear, M. F., Connors, B. W., & Paradiso, M. A. (2016).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4th ed.). Wolters Kluwer. (Chapter 4: The Action Potential)
- Purves, D., Augustine, G. J., Fitzpatrick, D., et al. (Eds.). (2018). Neuroscience (6th ed.). Sinauer Associates. (Chapter 3: The Neuronal Membrane at Rest; Chapter 4: The Action Potential)(Open Access via NCBI Bookshelf)
-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 (n.d.). The Life and Death of a Neuron. Retrieved July 31, 2025.(Provides foundational context on neuronal function)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7). Ion Channels and Neuronal Excitability (Primer).(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ing relevant topics)
网络扩展解释
后电位是动作电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锋电位(即动作电位的主要快速变化阶段)结束后,膜电位在恢复到静息水平前经历的缓慢波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阶段划分
后电位分为两个阶段:
-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膜电位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即更接近去极化状态),持续约15毫秒,幅度约为锋电位的5-6% 。
-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膜电位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即超极化状态),持续60-80毫秒,幅度仅为锋电位的0.2% 。
2.机制与生理意义
- 负后电位:与Na⁺通道部分恢复及K⁺外流延迟有关,前半段对应兴奋性变化的相对不应期,后半段对应超常期 。
- 正后电位:由复极化过程中膜外阳离子(如K⁺)暂时积聚引起超极化,对应低常期 。
3.与兴奋性周期的关联
后电位阶段与细胞兴奋性恢复过程密切相关:
- 绝对不应期:对应锋电位阶段,细胞无反应能力。
- 相对不应期:对应负后电位前期。
- 超常期:对应负后电位后期。
- 低常期:对应正后电位阶段 。
4.功能与临床意义
后电位可能影响细胞的后续兴奋性,例如超极化状态的正后电位会暂时抑制细胞再次兴奋。此外,异常后电位可能与心律失常等病理现象相关(需结合临床进一步验证)。
以上内容综合了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的电生理机制及时间特征,主要参考权威生理学教材与医学教育资料 。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暗语闭塞性动脉硬化超前式雌性先熟单眼斜视颠茄宁电影迷定神段控制码改性聚苯醚干甲状腺浆液性腹膜炎记得可广泛解释的尼科耳氏线螺旋体气压补偿器乳蛋糕乳脂散单商和指令系统上翼面生产设计试验压力收报局双隙磁盘磁头铁心深度铁铸造同多糖头极瓦片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