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ntithermic shield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医】 Adv.; contra-; ob-
ardent; caloric; craze; eager; fever; heat; hot; warm
【化】 heat
【医】 calor; cauma; febris; fever; fievre; heat;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yreto-; pyro-; therm-; thermo-
preserve; security
【医】 shield
"抗热防护物"在汉英词典中对应的标准译法为"thermal protective materials",指专门设计用于抵御高温环境或热辐射影响的工程材料。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材料科学术语国家标准》(GB/T 14630-2023),这类材料需满足三个核心特征:
热阻隔性能
通过多层复合结构形成热障,如美国NASA航天服采用的聚酰亚胺-气凝胶夹层材料,其导热系数可低于0.02 W/(m·K)。
相变储能机制
内含石蜡、金属合金等相变物质,在300-800℃区间发生固液相变吸收热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CZ-5B火箭整流罩就应用了铝硅合金相变层。
表面反射特性
采用金属化镀层或陶瓷涂层提升热辐射反射率,如波音787发动机舱使用的氧化锆热障涂层,反射率可达92%。
国际材料科学协会(IMSA)在2024年技术白皮书中特别指出,现代抗热防护物已发展出梯度功能材料(FGM),通过成分梯度变化实现2000℃温差环境下的结构完整性。
"抗热防护物"主要指用于高温环境下保护人体安全的装备,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对应英文为"Heat-resistant protective gear"(),特指通过阻隔热量传递来防止烧伤、热衰竭等伤害的防护装备,常见形式包括防护服、手套、头罩等全身性装备。
主要采用芳纶纤维、预氧丝布、铝箔复合材料等耐高温材质()。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可耐受1000℃以上高温()。
类型 | 耐受温度 | 应用场景 |
---|---|---|
常规防护服 | <200℃ | 电焊、冶金等工业 |
消防灭火服 | <800℃ | 普通火灾救援 |
消防避火服 | >1000℃ | 油气火灾等极端环境 |
主要涉及消防、冶金、电力维修、航天等高温作业场景。需配合手套、隔热靴等配件形成完整防护系统()。
建议通过国家标准《防护服装 隔热服》GB 8965.1-2020查询具体技术参数。
笔毛状动脉程序卡片初始系统设计粗地蜡弹性模数发否氏菌属放逐睾内酯核对符号后进先出盘存法后座油磺胺EOS胶体渗透压控制成本宽带流畅地氯香豆素毛细吸引颞叶泥浆泵入选表升华樟脑双缸泵速谱特殊和偶然发生项目停电唾液瘘违反信托义务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