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卡片英文解释翻译、程序卡片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program card
分词翻译:
程序卡的英语翻译:
【计】 routine card
片的英语翻译:
flake; parcel; partial; patch; piece; slice
【计】 slice
【医】 disc; disci; discus; disk; flap; piece
【经】 card
专业解析
程序卡片(英文:Program Card 或Punched Card)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用于存储和输入程序指令与数据的物理介质。它由硬质纸板制成,表面按特定编码规则(如霍列瑞斯码)穿孔,每个孔洞或孔洞组合代表一个字符、指令或数据单元。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一、物理形态与功能
- 载体形式:标准尺寸为80列×12行(IBM格式),每列表示一个字符或指令,通过矩形孔洞记录二进制信息(有孔=1,无孔=0)。
- 编程逻辑:卡片序列构成完整程序,需按顺序排列。早期计算机(如IBM 1401)通过读卡器逐张读取,将物理孔洞转换为电信号执行计算任务。
二、历史作用与技术演进
- 起源:源于19世纪提花织机的打孔卡控制技术,后由赫尔曼·霍列瑞斯应用于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
- 关键地位:20世纪50-70年代成为主流程序载体,支撑早期科学计算与商业数据处理。例如,FORTRAN语言程序常以千张卡片组形式存储。
- 淘汰:70年代后逐渐被磁存储(磁带、磁盘)和交互式终端取代,因效率低(修改需重打卡片)、易损毁且容量有限。
三、现代语境下的延伸意义
在当代技术讨论中,“程序卡片”可隐喻模块化编程思想——将复杂功能拆解为独立、可复用的单元(类似单张卡片的功能封装),这一理念持续影响软件工程的设计模式。
权威参考来源:
- IEEE计算机协会. 《计算机历史中的存储技术演进》 (https://www.computer.org)
- IBM档案馆. 《打孔卡技术白皮书, 1960》 (https://www.ibm.com/ibm/history)
- 国家技术博物馆. 《霍列瑞斯与数据处理革命》 (https://www.nationalmediamuseum.org.uk)
- ACM数字图书馆. 《早期编程实践研究》 (https://dl.acm.org/doi/10.1145/800025.1198401)
网络扩展解释
“程序卡片”这一术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技术背景和实际应用进行区分:
一、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传统定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程序卡片(program card)是计算机专业术语,指早期计算机编程中使用的物理打孔卡片。这类卡片在20世纪中期的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和输入程序指令,每个孔洞位置代表特定二进制代码,是早期程序存储的重要介质。
二、现代教育领域的延伸含义
随着编程教育的发展,该术语衍生出新内涵,主要指编程学习辅助工具:
- 物理/电子卡片形式:包含代码片段、算法示例或编程挑战()
- 核心功能:
- 分解复杂概念为可操作任务
- 支持间隔重复记忆法提升学习效率
- 提供图形化代码示例降低理解门槛
- 应用场景:
- 语法规则记忆(如Python缩进规则)
- 算法可视化(如排序算法步骤分解)
- 调试技巧训练
三、特殊硬件设备(补充说明)
在工业编程场景中,也存在一种硬件编程卡,用于设备固件更新或参数配置。这类设备多采用USB接口,常见于汽车电子、工控系统等领域。
术语辨析表
特征 |
传统程序卡片 |
现代编程卡片 |
硬件编程卡 |
载体 |
纸质打孔卡片 |
纸质/电子卡片 |
电子设备 |
主要用途 |
程序存储与输入 |
编程教学辅助 |
设备固件编程 |
技术时代 |
20世纪中期 |
21世纪教育领域 |
现代工业领域 |
建议学习者根据具体上下文判断术语指向,在学术文献中更多指传统打孔卡片,而教育培训场景多指教学辅助工具。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