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keynesian school of economics
凯恩斯经济学派(Keynesian School)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的重要经济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主张通过政府干预调节总需求以应对经济波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有效需求决定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和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若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过剩和失业。
否定市场自动均衡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萨伊法则”相反,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和利率的自动调整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经济中不存在强大的自动机制使生产和就业趋向完全就业。
扩张性经济政策
主张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赤字财政等手段刺激需求,同时运用货币政策(降息、增加货币供应)促进投资和消费。
短期需求管理
强调短期内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应对经济波动,而非依赖长期市场自我调节。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部门需求不足。
维度 | 凯恩斯学派 | 新古典经济学 |
---|---|---|
市场调节 | 政府需干预需求不足 | 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均衡 |
分析框架 | 宏观总量分析 | 微观个体行为分析 |
政策取向 | 主动需求管理 | 自由放任 |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经济学教材或凯恩斯原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中文拼音是“kǎi ēn sī jīng jì xué pái”,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命名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其英语解释为Keynesian economics,音标为/'keɪnziən i:kə'nɑmiks/。
Keynesian economics是指关注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周期的经济理论。在英语中,这个词通常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例如:“the Keynesian approach to economics”。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用法,比如“Keynesianism”(凯恩斯主义)和“Keynesian-style policies”(凯恩斯式政策)。
1. The government's Keynesian policies helped to reduce unemployment during the recession.
(政府的凯恩斯政策帮助减少了经济衰退期间的失业人数。)
2. Many economists believe that Keynesian economics is no longer relevant in today's globalized economy.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中,凯恩斯经济学已经不再适用。)
1. Neo-Keynesianism: 新凯恩斯主义,是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与凯恩斯理论相关的经济学派别。
2. Post-Keynesianism: 后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批判和发展,试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反义词较为抽象,一般不以词汇形式出现,但与之相反的思想是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最小化。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在学术和经济领域,Keynesian economics是一个常用的术语。在英国和美国,这个词也出现在许多政治和经济新闻报道中。因此,这个词在英语中是一个相对常用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