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址寄存器英文解释翻译、编址寄存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addressable register
分词翻译:
编址的英语翻译:
【计】 ADDR
寄存器的英语翻译:
register
【计】 R; RALU; register
【化】 memory; registor
专业解析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编址寄存器(英文:Address Register)是一种专用寄存器,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当前需要访问的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I/O)端口的物理地址。它是中央处理器(CPU)与内存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关键桥梁。
核心功能与解释:
-
地址存储与传输:
- 当CPU需要从内存读取数据或向内存写入数据时,必须指定目标数据所在的确切内存位置。这个位置信息(即内存地址)就存储在编址寄存器中。
- 例如,在执行
LOAD R1, [0x1000]
这样的指令时(假设R1是通用寄存器),地址 0x1000
会被加载到相关的编址寄存器(如内存地址寄存器 MAR)中。CPU随后使用MAR中的地址去访问内存位置0x1000,并将该位置的数据加载到通用寄存器R1中。
-
内存访问控制:
- 编址寄存器(特别是MAR)的输出直接连接到地址总线上。地址总线上的信号决定了当前CPU要访问哪一个内存单元。
- 内存控制器根据地址总线上的信号(来自MAR)选择相应的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
间接寻址支持:
- 编址寄存器是实现间接寻址模式的基础。在间接寻址中,指令的操作数部分给出的不是数据本身,也不是数据的直接地址,而是存储数据地址的寄存器编号(这个寄存器通常就是一个编址寄存器)或内存地址(该地址处存放着数据的实际地址)。
- 例如,指令
LOAD R1, (R2)
可能表示:将寄存器R2(此时R2充当了编址寄存器的角色)中存储的值作为内存地址,从该地址处取出数据加载到R1中。
-
I/O操作:
- 除了访问内存,编址寄存器(有时是专门的I/O地址寄存器)也用于访问特定的I/O端口地址,实现CPU与外部设备(如硬盘控制器、串口、并口等)的数据交换。
-
地址生成:
- 在更复杂的系统中,编址寄存器可能参与地址计算过程。例如,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或变址寄存器(Index Register)可以与指令中的偏移量结合,生成最终要访问的有效地址(Effective Address),这个有效地址最终会被送入MAR。
相关概念与寄存器:
- 内存地址寄存器: 这是最典型的编址寄存器,专门用于存放要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 程序计数器: 严格来说,程序计数器(PC)也是一种特殊的编址寄存器,它存储的是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内存地址。
- 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 在支持基址变址寻址的系统中,这些寄存器用于辅助计算有效地址。
- 堆栈指针: 指向堆栈顶部的寄存器,本质上也是一个存储地址(堆栈顶部地址)的编址寄存器。
编址寄存器是CPU内部用于存储和传递内存或I/O设备物理地址的关键硬件组件。它直接决定了CPU在特定时刻访问内存或I/O空间的哪个具体位置,是CPU与内存/外设进行数据交互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核心作用在于地址的暂存、传递和驱动地址总线。
参考来源:
-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 如 Patterson & Hennessy 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或 William Stallings 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等经典教材,详细阐述了寄存器(包括地址寄存器)在CPU和内存层次结构中的作用。 (由于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此为标准教材引用)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该库收录了大量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硬件设计领域的权威期刊和会议论文,其中会深入讨论寄存器设计及其功能。 (由于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此为标准文献库引用)
-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Microprocessor Terminology》 (IEEE Std 610.12-1990): 该标准提供了微处理器术语的权威定义,包括寄存器类型。 (由于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此为标准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编址寄存器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具有特定地址标识的寄存器,主要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或内存之间的数据交互。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编址寄存器指被分配了唯一地址的寄存器,CPU可通过这些地址直接访问其内容。这类寄存器常见于I/O设备控制或内存映射场景。例如,外设(如键盘、网卡)的控制/状态/数据寄存器通常会被连续编址,形成I/O端口地址空间。
2.与普通寄存器的区别
- 内部寄存器(如AX、BX等通用寄存器):无地址编号,通过指令名称直接操作。
- 编址寄存器:具有独立地址,需通过内存或I/O指令访问(如
IN/OUT
指令或内存读写指令)。
3.主要作用
- 外设控制:通过读写特定地址的寄存器,实现对外设状态监测和数据传输(如设置串口波特率)。
- 内存映射:部分架构将外设寄存器映射到内存地址空间,使访问方式与内存统一。
4.技术实现
- 独立I/O编址:使用专用I/O地址空间,需通过
IN/OUT
指令访问(如x86架构)。
- 内存映射I/O:将寄存器地址并入内存空间,通过普通内存读写指令操作(如ARM架构)。
5.示例场景
在51单片机中,P0端口作为外寄存器,其物理地址为0x80,CPU通过该地址控制引脚电平输出。而在x86系统中,硬盘控制器的寄存器可能被编址为0x1F0-0x1F7,通过端口指令读写数据。
注:编址寄存器的具体实现因架构而异,需结合硬件手册确认地址分配方式。内部CPU寄存器(如AX、CS)不参与编址,仅通过指令直接调用。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吖啶酸背静超高速缓未命中充油丁苯橡胶初磷脂次氯酸甲酯大减价单元质量矩阵捣碎机定态薛定谔方程复闭继电器寡廉鲜耻规定的分期付款中的一次海葱亭坏疽化结核性指炎接种体精制过的快速访问磁道硫代砷酸盐玛┩树胶强电解质人体伦琴当量神经张力性肌反应收货人双倍特性因素调任职位为非作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