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比较成本理论英文解释翻译、比较成本理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相关词条:

1.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  

分词翻译:

比较成本的英语翻译:

【法】 comparative costs

理论的英语翻译:

frame of reference; theoretics; theorization; theory
【化】 Rice-Ramsperger-Kassel theoryRRK; theory
【医】 rationale; theory

专业解析

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又称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石之一,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提出。该理论从生产效率差异的角度,论证了国际贸易互利性的根本原因。

一、理论核心定义(汉英对照)

二、经典案例解析(李嘉图模型)

假设英国和葡萄牙生产葡萄酒与布匹的劳动生产率如下:

国家 葡萄酒(工时/单位) 布匹(工时/单位)
葡萄牙 80 90
英国 120 100

三、理论意义与当代应用

  1. 贸易互利性基础:

    解释了为何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仍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获益,为全球化提供理论支撑(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23)。

  2. 资源优化配置:

    引导各国集中资源发展机会成本更低的产业,提升全球生产效率(IMF,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3. 政策启示: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降低关税壁垒(Ricardo,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Ch.7)。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大卫·李嘉图原著精析: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注解》
  2. 世贸组织术语库:WTO Glossary - "Comparative Advantage"
  3. 斯坦福经济学百科: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Trade Globalization Report
  5. 牛津大学经济史档案:Ricardian Trade Model

网络扩展解释

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学说,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其核心观点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身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利共赢。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内容

  1. 理论起源
    该理论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生产上均无绝对优势,仍可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相对成本差异参与国际分工。

  2. 核心原则

    • 相对成本差异:国家应集中生产“机会成本较低”或“不利较小”的商品。例如,若甲国生产A商品成本比乙国低30%,生产B商品成本仅低10%,则甲国应专注生产A,乙国专注生产B,再通过贸易交换。
    • 贸易互利性:通过分工与交换,两国总产量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二、关键假设

理论基于以下前提条件:


三、意义与影响

  1. 推动自由贸易
    该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主张通过分工提升全球生产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2. 现实应用
    例如,发展中国家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成本低),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在贸易中获益。


四、局限性


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核心动力——相对效率差异,至今仍是解释国际分工的重要工具,但其简化假设需结合现实条件辩证看待。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澳门保存值变更系数材料试验反应炉成对延迟法官的偏见方位选示盖斯勒氏管感冒疮海利奥辛后生可畏会计制度设计降临焦五倍子酸铋假想滤饼结构方式旧货酒石酸钾钠乱搞男女关系帕宾氏热压浸渍器陪伴物切除器麝酚砜渗透入兽医解剖学双臂毛数字错误头上斜肌委托寄售危险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