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英文解释翻译、蟾酥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toad venom
【医】 secretio bufonis; vllicepobufagin
相关词条:
1.secretiobufonis 2.toadvenoms
分词翻译:
酥的英语翻译:
crisp; soft
专业解析
蟾酥(Chánsū)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英文对应表述为"Toad Venom Secretion"或拉丁学名"Venenum Bufonis"。其定义与特性可归纳如下:
-
来源与制备
蟾酥提取自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经晾干加工而成。现代药典记载其采集需在夏秋季节进行,通过竹制刮板轻压腺体获取新鲜浆液。
-
化学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包含:
- 蟾毒配基(Bufogenins)
- 蟾毒色胺(Bufotenine)
- 肾上腺素类物质
- 胆固醇衍生物
该成分组合具有强心、抗炎等生物活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为法定药材。
- 临床应用
传统中医用于:
- 解毒消肿(《本草纲目》载其治疔疮发背)
- 强心镇痛(含蟾毒配基增强心肌收缩力)
- 抗肿瘤辅助治疗(现代药理学证实其诱导癌细胞凋亡作用)
-
制剂形式
常见于六神丸、蟾酥锭等中成药,外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报告指出其使用须遵循专业指导。
-
安全警示
生品有剧毒,内服需经炮制减毒处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炮制学》强调其临床用量应控制在0.015-0.03g范围。
网络扩展解释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如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或浅黄色浆液,经干燥加工而成的传统中药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来源与加工
- 采集方式:夏秋季捕捉蟾蜍后,挤压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体获取分泌物,经滤杂、干燥制成片状或团块状()。
- 性状特征:干燥后呈棕褐色或红棕色,质脆易碎,味初甜后辛辣,嗅之易引发喷嚏()。
2.药性与功效
-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 主要功能:
- 解毒止痛:主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
- 开窍醒神:用于中暑神昏、痧胀腹痛()。
- 现代药理:含蟾毒配基等成分,具有抗肿瘤、强心、抗菌、镇痛等作用()。
3.用法与禁忌
- 用量:内服0.015~0.03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 禁忌:孕妇慎用;过量易致恶心、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4.特殊管理
- 被列为国家28种毒性中药之一,且为《禁止进出境物品表》中的管控药材()。
补充说明
蟾酥需经酒制等炮制降低毒性,临床常用酒蟾酥粉()。其应用历史悠久,唐代《药性论》已有记载,现代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辅助治疗()。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基吡喃果糖哺乳前的错综接合胆囊胆汁大天使放热性化合物费里辐射高温计骨缝韧带黑光解散公司金光红C开销时间劳特氏韧带冷滚动粮食酒精硫酸四价铀离心喷雾器轮幅面铣刀片装置角氢化奎尼定七叶苷屈服准则舌簧受托人代客保险双簧管吹奏者体温升高脱出杆微量化学分析微粒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