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温"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被定义为物质稳定存在的基准温度环境。根据《牛津现代汉英双解词典》的释义,该词对应英文"room temperature"或"normal temperature",指未施加人工加热或冷却措施的自然环境温度。中国国家标准GB/T 15356-2017《通用术语》将其界定为20-25℃区间,这一温度带与人体舒适感受及多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相契合。
在食品科学领域,《食品工业术语》国家标准补充说明,食品储运场景中的常温可扩展至5-30℃范围,具体根据产品特性调整。物理学教材中则强调常温与标准温度(25℃, 298.15K)的区别,后者专指科学研究中的参比温度。
该词在不同语境下呈现语义弹性:日常用语多指15-28℃的体感舒适带;工业规范可能采用更精确的20±2℃定义;而医学指南中则将注射用液的常温储存标准设定为不超过30℃。这种多义性在汉英翻译实践中需结合上下文具体把握。
“常温”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具体定义和应用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通常指15-25℃的自然环境温度范围,属于无需人工调节的普通室温条件。在辞典类解释中,多以此范围为核心定义(如、2、3)。
工程应用标准
行业差异
其他表述
在英文文献或工艺中常用AMB(ambient temperature)表示常温,部分场景也指恒温状态。
示例应用:水在常温下自然蒸发,或金属在常温环境中氧化。不同领域需参考具体标准,如工程设计与药品储存的温度要求差异显著。
伴性特性超级市场系统电动不稳性二胺氧化酶负债总额对净值的比率复制品肛直肠淋巴结核色细胞化学发光反应甲苄基肼加料多花样小面包空闲进程利福霉素SV流过利欲熏心离子三重态脉冲变压器脓性痰千叶蕃奇偶校验符号任意符号散文体生物硬性洗涤剂受权付款双击树的内皮碳酸镧调用控制端口瞳孔狭小头盖骨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