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场离子显微镜英文解释翻译、场离子显微镜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field-ion microscope; ion microscope

分词翻译:

场的英语翻译:

field; a level open space; scene
【化】 field
【医】 field; plant

离子的英语翻译:

ion
【化】 ion
【医】 ion

显微镜的英语翻译:

microscope
【化】 microscope
【医】 microscope

专业解析

场离子显微镜(Field Ion Microscope,简称FIM)是一种基于场致电离原理的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观察金属和半导体材料表面的原子级结构。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施加高强度电场(通常达数伏特/埃量级),使吸附在针尖状样品表面的惰性气体原子(如氦或氖)发生电离,电离后的离子沿电场线运动至探测器,形成反映样品表面原子排列的投影图像。

该仪器由以下关键组件构成:

  1. 超高真空系统:确保样品表面无污染(压力低于10⁻⁸帕斯卡);
  2. 液氮/液氦冷却装置:将样品冷却至20-80K以抑制原子热振动;
  3. 微通道板探测器:将离子信号转化为可见光图像;
  4. 纳米级针尖样品:曲率半径约100纳米的金属单晶尖端。

历史文献显示,场离子显微镜由德国物理学家Erwin Müller于1951年率先实现原子级分辨率(《Physical Review》第82卷),这一突破使人类首次直接观察到钨晶体表面的原子排列。在材料科学领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晶界结构分析、表面扩散研究和纳米材料表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2018年技术报告)。

需注意其两大局限性:样品制备需满足高强度场下不熔化的条件(仅限于高熔点金属如钨、铂),且动态过程观测受限于单次成像需数分钟的特点(《表面分析技术手册》第三版,Springer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场离子显微镜(Field Ion Microscope, FIM)是一种能够直接观察材料表面原子排列的高分辨率显微仪器。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历史

场离子显微镜由E.W. Müller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是最早实现原子级分辨率(约0.2-0.3纳米)的显微镜。它通过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生成图像,无需传统磁或静电透镜。

2.工作原理

3.结构特点

4.应用领域

5.局限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参数或历史发展,可参考搜狗百科()及道客巴巴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报文排队苯构体变径接头不旋肌醇草甘氨创建单体皂丁氯柳胺对┮烷二苯基卡宾功能分配海牙亭宁碱角膜小结禁酒会技术操作中心技术经济抗蚜威朗缪尔-欣谢尔伍德机理酪样的联轴硫蒽哌醇洛柯辛碱农业机器外部轴承用含铝厚质润滑剂屏极阻抗切脉法三元乙丙橡胶生产效率限制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锁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