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myriabit memory
万位存储器(Wàn wèi cúnchǔ qì)是早期计算机存储技术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指存储容量为10,000个二进制位(10 kilobits)的存储器。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磁芯存储器(Core Memory)时代,是衡量计算机内存容量的基础单位之一。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其技术内涵与应用背景:
“万位”直译为“ten thousand bits”,即10比特(10 kilobits)。该术语反映了早期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计量方式,常见于磁芯存储器技术文档中。例如,一台配备“4K字×16位”内存的计算机,若以万位为单位,其总容量可表述为64万位(4K×16=64,000 bits)。
英文技术文献通常表述为"10-kilobit memory" 或"core memory with 10,000-bit capacity",强调其物理存储单元的数量(如磁芯矩阵的规模)。
万位存储器主要依赖磁芯存储技术(Core Memory),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存储二进制数据。典型设计采用网格状排列的磁环(磁芯),每个磁芯代表1位数据。例如:
此类存储器在IBM 1401、DEC PDP-1等早期计算机中广泛应用,其容量描述常以“万位”为单位,如“4万位内存”指40,000比特(约5KB)。
1万位 = 10,000 bits ≈1.25 KB(因1字节=8位,故10,000位 ÷ 8 = 1,250字节)。
随着半导体存储器发展,万位单位已被淘汰。如今内存容量以MB/GB(兆字节/吉字节)计量。例如,1GB内存相当于约80亿位(8×10 bits),即800万倍于1万位存储器的容量。
详述磁芯存储器设计原理及容量单位演进:IEEE Xplore: Core Memory Technology
"Core Memory"词条解析万位存储器的技术定义:Oxford Reference Entry
磁芯存储器的实物展示与技术文档:Core Memory Exhibit
中文语境下早期存储单位的系统阐述(第3章,存储技术演进)。
注:万位存储器作为技术史概念,其理解需结合历史背景。现代存储技术虽已迭代,但该术语仍为研究早期计算机架构的关键切入点。
“万位存储器”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术语,可能出现在特定技术文档或历史资料中。根据字面含义和常规技术术语推断,其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万位”指存储容量为10,000位(即10 kilobits),而“存储器”是存储数据的硬件或介质。因此,“万位存储器”可理解为容量为1万位的存储设备,约等于1.25千字节(KB)。
技术背景
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如20世纪60-70年代),磁芯存储器或早期半导体存储器的容量较小,常以“位”为单位。例如,1万位的存储器可能用于小型计算机的临时数据存储或特定控制场景。
应用场景
现代对比
现代存储器(如RAM、SSD)容量通常以千兆字节(GB)甚至太字节(TB)为单位。1万位(约1.25KB)的容量在当今技术中极小,仅相当于一段简短文本的大小。
建议:若该术语来自特定文献或设备手册,建议结合上下文确认其具体含义,可能涉及存储结构(如地址位数)而非容量。
氨氧化反应作用白蛋白砷保裣价值槽名负半波遏抑器工作要素综合缴入盈余胶体棘色素聚膦硼烃巨头鲸鱼空头地位邻接多重表林立的硫化型胶浆门格氏手术民主集权制内用清漆赔偿毁损胚根取代贷款确定性结核上火生理性陷凹神经组织学时运双叉杆菌双眼检眼镜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