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nner; supper
"晚饭"的汉英词典释义及文化解析
一、汉语定义
"晚饭"在汉语中指每日傍晚或夜间食用的正餐,通常是一天中最后一顿主餐,具有补充能量、维系家庭社交的重要功能。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核心定义为"日落后或夜间吃的饭食"。时间范围因地域和季节差异而不同,中国北方地区多集中在17:30-19:30,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延至20:00。
二、英语对应词
英语中常用"dinner"和"supper"对应:
三、社会语言学差异
中国语境中的"晚饭"承载着"团圆"文化属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饮食文化研究报告》统计,87%的中国家庭将共同晚餐视为维系亲情的重要方式。而英语国家"dinner"更突出礼仪功能,商务宴请占比达62%(《跨文化交际研究》2024)。
四、历史演变
《中国饮食史》记载,宋代形成"一日三餐"制度后,"晚饭"开始区别于"朝食""昼食"成为独立概念。英语"dinner"源自古法语"disner",原指午间主餐,工业革命后因工作模式改变才逐渐转为晚间用餐。
参考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营养学会《国民膳食指南》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
Cambridge English Dictionary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官网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华书局《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晚饭”是汉语中常用的词汇,指人们在傍晚或晚上食用的正餐,通常是一天中的最后一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由“晚”(指日落后时段)和“饭”(泛指餐食)组成,字面意为“夜晚的餐食”。现代汉语中,一般指下午5点至8点之间食用的正餐,与“早餐”“午餐”形成时间序列。
文化差异
饮食特点
营养学建议晚饭应清淡适量,避免过量碳水化合物与高脂肪食物,最佳进食时间为睡前3-4小时,以利于消化吸收。
延伸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红楼梦》中家族晚饭场景反映人际关系,现代口语中“蹭晚饭”则带有轻松社交的意味。
若需了解特定地区或历史时期的晚饭习俗,建议通过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资料进一步查证。
薄膜电容边际价值兵器波多特双工制不定性椭圆磁碟片点对电子电洞浓度乘积伏打电化挂号处后推监禁某人于监狱精益求精的夸大地奎凡尼标度蓝舌硫锌矿内插器瓶状的倾斜运输机人浮于事实股受衡平法庭监护的人特别公积特征推演甜菜压浆机调基振荡器同形皮质突出性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