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汉英词典中,"渗透性"对应的英文术语为"permeability",该概念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渗透性指物质允许液体或气体穿透的能力(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在专业语境中,其内涵可细化为三个维度:
物理学维度 表现为多孔介质对流体传输的允许程度,《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将其英译为"the property of a material that permits passage of fluids through its pores"(来源: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其量化为渗透系数计算公式: $$ K = frac{Q cdot L}{A cdot t cdot Delta P} $$ 其中Q为渗透量,L为材料厚度,A为截面积,t为时间,ΔP为压力差(来源:IUPAC技术报告)。
地质工程维度 中国地质调查局标准中将岩石渗透性划分为五个等级,从极低渗透性(<0.1mD)到特高渗透性(>1000mD)(来源:《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
生物化学维度 细胞膜渗透性研究显示,脂质双分子层的渗透系数与溶质极性呈负相关,极性分子渗透速率较非极性分子低2-3个数量级(来源:《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年第46卷)。
该术语的汉英对应关系在《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有明确标注,同时列举了"selective permeability"(选择渗透性)、"magnetic permeability"(磁导率)等衍生术语(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
渗透性是指物质允许流体(如水、空气)或其他物质通过其内部孔隙或膜结构的能力。这一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具体应用,以下是综合解释:
渗透性源于物质内部孔隙或膜结构的特性,允许流体在浓度差、压力差等驱动下通过。例如,土壤和多孔岩石的水渗透能力,或空气扩散器的气体通过性。
渗透性可通过渗透系数(κ)量化,公式为: $$ κ = frac{kρg}{η} $$ 其中,k为介质渗透率,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η为流体黏度。该系数越大,物质透水性越强。
地震、温度变化(如冻融)、风化等自然作用可改变材料的孔隙结构,从而影响其渗透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领域的具体案例或公式推导,可参考来源网页(如)。
表面精加工尺寸数字椽打印控制多回脑多位移位恶性近视反弯共还原固定氨海豚行商所得税期内分摊法含溴的好公民亨森氏面间脑垂体装置基恩水泥卡达尔空间法哌吡苯胺频率抽样滤波器视觉投射区束间的顺序选择松散互连髓管隔条金统一成本通用连接装置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