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英文解释翻译、神经性厌食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hysteric apepsia
分词翻译:
神经的英语翻译:
nerve
【医】 nerve; nervi; nervus; neur-; neuro-
厌食的英语翻译:
anorexia; off one's feed
【医】 anorexia; apocleisis; asitia; bdelygmia
专业解析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一种严重的进食障碍,以对体重增加的极端恐惧、扭曲的体像认知以及刻意维持远低于正常健康水平的体重为主要特征。其核心在于个体通过严格限制食物摄入或采取其他极端减重行为(如过度运动、催吐、滥用泻药),导致显著的低体重状态。
核心特征与表现:
- 病理性体重减轻与维持: 患者体重显著低于其年龄、性别、发育轨迹和身体健康所需的最低正常水平。他们通过极度节食、禁食或上述极端行为刻意维持这种低体重状态。
- 强烈的体重/体型恐惧: 对体重增加或变胖存在强烈且持续的恐惧感,即使体重已经过低。这种恐惧主导着他们的行为,而非对健康的理性追求。
- 体像障碍: 对自身体重或体型的感知存在严重扭曲。患者可能否认当前低体重的严重性,或坚持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腹部、大腿)“过胖”,尽管他人看来已骨瘦如柴。
- 体重/体型对自我评价的过度影响: 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过度依赖于体重或体型。体重减轻被视为成就和自我控制的象征,而体重增加则被视为失败。
诊断标准(基于DSM-5):
- A. 限制能量摄入: 相对于需求,导致显著的低体重(在年龄、性别、发育轨迹和身体健康背景下)。
- B. 强烈恐惧: 即使体重不足,仍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变胖,或存在持续干扰体重增加的行为。
- C. 体像障碍: 对自身体重或体型的体验存在干扰,体重或体型对自我评价的不当影响,或持续否认当前低体重的严重性。
- 亚型:
- 限制型: 在过去3个月内,主要通过限制饮食和/或过度运动减重,未出现反复的暴食或清除行为。
- 暴食/清除型: 在过去3个月内,有反复的暴食或清除行为(如自我催吐、滥用泻药、利尿剂或灌肠剂)。
严重后果:
神经性厌食可导致严重的躯体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 心血管问题(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律失常)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可能危及生命)
- 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 胃肠道功能紊乱(便秘、胃排空延迟)
- 内分泌失调(闭经、甲状腺功能异常、生长迟缓)
- 神经系统问题(脑萎缩、认知功能受损)
- 贫血、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
- 皮肤干燥、体毛增多(胎毛)
- 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社交退缩,自杀风险增高
治疗方向:
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
- 营养康复: 在医疗监护下安全恢复体重和营养状态。
-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FBT,尤其适用于青少年)、辩证行为疗法(DBT)等,以解决扭曲认知、情绪调节困难、人际关系问题。
- 药物治疗: 尚无特效药,但可能使用药物处理共病(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状)。
- 长期支持: 预防复发是治疗的关键部分。
权威参考来源:
-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NIMH) - Eating Disorders: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eating-disorders (提供全面的进食障碍信息,包括神经性厌食的症状、风险因素和治疗)
- 梅奥诊所 (Mayo Clinic) - Anorexia nervosa: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norexia-nervosa/symptoms-causes/syc-20353591 (详细描述症状、病因、并发症和诊断治疗)
-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 (诊断标准的权威来源,需查阅专业文献或机构网站摘要)
网络扩展解释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一种以极端控制体重行为为核心特征的精神疾病,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特征
患者对体重和体型存在病态认知,即使体重已显著低于正常标准,仍强烈恐惧发胖,并通过节食、过度运动、催吐等手段刻意维持低体重状态。这种认知偏差被称为"体像障碍",即患者实际消瘦却仍主观认定自己肥胖。
二、临床表现
- 生理表现:体重低于标准值15%以上(BMI≤17.5),伴随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如低钾血症)、内分泌失调(女性闭经)、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 行为表现: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每日可能不足400千卡)、过度运动、滥用泻药或利尿剂,部分患者出现暴食-清除行为;
- 心理表现:完美主义倾向、低自尊、焦虑抑郁情绪,常伴强迫性思维。
三、病因机制
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
- 社会因素:以瘦为美的文化压力(如中极端案例所示);
- 心理因素:对控制的过度需求、创伤经历;
- 生物学因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遗传易感性。
四、严重后果
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恶病质,约5%-20%患者死于心脏衰竭、感染等并发症。病程超过3年者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五、治疗原则
需多学科协作,包括:
- 营养支持:逐步恢复体重(每周增重0.5-1kg);
-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
- 药物治疗:针对共病抑郁/焦虑的SSRI类药物。
该病多发于14-25岁女性(男女比例约1:10),但近年男性及中老年患者比例有所上升。若发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精神科或心身医学科。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巴克奔丧闭合回路除冰纯单道程序设计大气质量法地下气化断念多亲的放射疗法改小格-博二氏试验过肥水行路谨慎宏数据互素加班费急性结膜炎崛起聚亚戊基癸二酰胺看管罗马人诺维氏包柔氏螺旋体女性不育平衡式双端面机械密封热离子源省的舒尔策氏感觉异常松节油松叶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