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乳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raw milk,指直接从健康奶牛、山羊或其他哺乳动物乳房中挤出,未经任何加热杀菌(如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或加工处理的原生乳汁。其定义强调“未加工”和“未杀菌”的特性。
以下为详细解释及权威依据:
核心定义与特性
生乳 (raw milk) 是未经过热处理(如巴氏杀菌)、均质化或其他加工步骤的乳汁。它保留了乳汁的天然状态,包括原生乳脂肪球膜结构、天然酶(如脂肪酶、蛋白酶)以及部分对热敏感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但同时也可能含有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包括潜在致病菌)。
食品安全标准中的界定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生乳定义为:
“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
其中特别指出“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得用作生乳”。该标准明确规定了生乳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如蛋白质、脂肪含量)及微生物限量(如菌落总数≤2,000,000 CFU/mL)。
与加工乳制品的区别
生乳区别于巴氏杀菌乳 (pasteurized milk) 和灭菌乳 (sterilized milk/UHT milk)。巴氏杀菌乳经低温加热(如72°C/15秒)杀灭致病菌,保留部分营养;灭菌乳经超高温处理(如135°C/2-4秒)实现商业无菌,保质期延长但部分热敏营养素损失更大。
用途与风险提示
生乳需经加工方可安全饮用。直接食用未杀菌生乳存在感染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李斯特菌病等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各国监管机构(如中国农业农村部、美国FDA、欧盟EFSA)均建议消费者饮用经杀菌处理的乳制品。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链接,来源名称可公开检索验证。)
“生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生乳指从符合要求的健康奶畜(如奶牛、山羊等)乳房中直接挤出,未经任何加工或成分改变的常乳。其特点包括:
在《礼记》等古籍中,“生乳”指生物孕育繁殖的过程,如汉代郑玄注《礼记》时提到“生乳之时,重伤其类”,强调生物繁殖期的保护。
注意:日常讨论中“生乳”多指未加工乳制品,但因含天然微生物,需灭菌后才能安全饮用。相关标准可参考《GB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
包铅机侧副三角达尔文氏耳定单点定期航行对位红腭咽括约肌分光光度法分支流动分子筛分离工具间工作表信息降低身份间同规整度加油计算机指令系统拒受开路抗神经炎素流寇硫酸亚铁矿码头交货盘管锅炉萍起梗全盆腔脏器除去术日本央行上颌骨的生检法水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