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态总线英文解释翻译、三态总线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tristate bus line
分词翻译:
三态的英语翻译:
【计】 tristate
【化】 triplet
总线的英语翻译:
【计】 B; bus
专业解析
三态总线(Three-state Bus),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系统中指一种具有三种可能输出状态的总线结构:逻辑高电平(1)、逻辑低电平(0)和高阻抗状态(Hi-Z)。其核心设计目的是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组物理传输线路(总线),而不会因同时驱动总线导致信号冲突和损坏。
核心概念与原理
-
三种状态定义:
- 逻辑高电平 (1):输出端主动将总线电压拉高至代表逻辑"1"的电平(如TTL中的约5V,CMOS中的VDD)。
- 逻辑低电平 (0):输出端主动将总线电压拉低至代表逻辑"0"的电平(如TTL中的约0V,CMOS中的GND)。
- 高阻抗状态 (Hi-Z):输出端与总线断开连接,呈现极高的阻抗(如同开路)。此时,该输出端对总线上的电压几乎没有影响,允许其他设备驱动总线或总线处于浮空状态(通常需要上拉/下拉电阻确定默认状态)。
-
实现机制:
三态功能通过三态缓冲器(Tri-state Buffer) 实现。该器件除了常规的数据输入(Data In)和输出(Output)外,还有一个输出使能(Output Enable, OE) 控制引脚:
- 当 OE 有效(如低电平有效时 OE=0),缓冲器工作,输出端根据输入数据呈现高电平或低电平。
- 当 OE 无效(如 OE=1),缓冲器输出端进入高阻抗状态,与总线隔离。
关键作用与应用
- 总线共享与冲突避免:在包含多个发送设备(如CPU、DMA控制器、协处理器、外设接口)的系统中,三态总线是基础。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设备的输出使能有效,将其数据驱动到总线上;其他设备的输出必须处于高阻抗状态,避免多个源同时驱动总线造成的"总线争用(Bus Contention)",这会导致信号电平不确定、功耗剧增甚至器件损坏。
- 双向数据传输:结合方向控制信号,三态缓冲器可用于实现双向总线(Bidirectional Bus)。例如,在微处理器系统中,数据总线通常是双向的,CPU既可通过它发送数据(写操作),也可通过它接收数据(读操作)。在读操作时,CPU的输出缓冲器置为高阻态,由被访问的设备(如存储器)驱动总线。
典型应用场景
- 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系统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通常都采用三态设计,连接CPU、内存(RAM/ROM)、I/O接口芯片等。
- 外设扩展总线:如早期的ISA、PCI总线(部分信号),现代系统中仍广泛存在于芯片间通信(如I2C、SPI虽然本身不是严格的三态总线,但主从设备切换驱动时逻辑类似)。
- 存储器接口:多个存储器芯片共享同一组地址/数据线。
-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FPGA) 的I/O引脚:常配置为三态模式,用于连接外部总线。
汉英对照关键术语
- 三态总线 (Three-state Bus / Tri-state Bus)
- 逻辑高电平 (Logic High Level / High State / '1')
- 逻辑低电平 (Logic Low Level / Low State / '0')
- 高阻抗状态 (High-Impedance State / Hi-Z State / Floating State)
- 三态缓冲器 (Tri-state Buffer / Three-state Buffer)
- 输出使能 (Output Enable, OE)
- 总线争用 (Bus Contention)
- 双向总线 (Bidirectional Bus)
权威参考来源
- 《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Digit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John F. Wakerly:经典教材,详细阐述数字逻辑基础,包含三态逻辑和总线设计的原理与应用 。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收录大量电子工程领域学术论文和标准,可搜索"tri-state bus"、"three-state logic"获取前沿研究和规范定义 。
- 维基百科 - Three-state logic:提供基础概念、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图的概述 。
- Texas Instruments (TI) Logic Guide:知名半导体厂商的技术文档,包含三态门器件的详细参数、应用笔记和设计考量 。
网络扩展解释
三态总线是一种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组传输线路的技术,通过输出端的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态)实现总线资源的动态分配与控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三态的定义
三态指电路输出的三种可能状态:
- 高电平(逻辑1):驱动总线为高电压。
- 低电平(逻辑0):驱动总线为低电压。
- 高阻态(Z态):输出端与总线断开,表现为“悬空”状态,不影响总线信号()。
这种设计使得多个设备可在同一总线上分时工作,避免信号冲突。
2. 三态总线的工作原理
- 共享总线控制:总线上挂载多个设备(如CPU、DMA控制器等),但同一时间仅一个设备可“激活”输出(高/低电平),其余设备处于高阻态()。
- 控制信号切换:通过使能信号(Enable)控制设备的三态门。例如,当CPU需要传输数据时,其使能信号激活,其他设备进入高阻态,释放总线()。
3. 应用场景
- 计算机系统总线:如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等,支持CPU与内存、外设的双向数据传输()。
- 自动测试设备(ATE):多个晶振输出通过三态总线连接,仅选中的晶振驱动信号,其余保持高阻态()。
4. 核心优势
- 避免信号冲突:高阻态确保未选设备不影响总线()。
- 提高资源利用率:多设备共享同一线路,减少硬件复杂度。
- 灵活扩展:支持动态增减设备,适用于多主系统(如多CPU架构)。
补充说明
三态总线的“延迟问题”:从控制信号生效到设备切换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可能影响高速系统的时序设计()。因此,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同步电路或缓冲机制优化。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凹槽刀被迫为奴隶的白种人苯胺的标准单位运费不道德勾当超声计创刊弹性运动钉头工业信贷甲苯咪唑价格变动辐度极大极小原则记名的近侧警报继电器掘翻的抗氧剂1076联合机理厉害利率低脉首波脑啡青光眼内障三氯尿烷三元的舌骨底舌肌双射极跟随器抬价凸片气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