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son-time
“人次”是汉语中用于统计复合计量单位的专业术语,指同一人员在特定时间段内重复参与活动的次数总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定义为“同一人多次参加同一活动或不同活动的总次数”。其核心在于区分“人数”与“次数”的叠加关系,例如某展览接待观众100人,其中20人参观两次,则总人次为120(100×1 + 20×1)。
在汉英词典中,“人次”的标准英译为“person-time”或“person-times”。《牛津汉英大词典(第3版)》明确指出,该译法常见于公共卫生、旅游统计等领域,例如“annual tourist visits reached 5 million person-times”。部分专业文献也会采用“man-time”作为等效术语,但需注意该表述可能存在性别指向争议。
从统计学角度,“人次”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 text{总人次} = sum_{i=1}^{n} (个体参与次数)_i $$ 其中n为参与总人数。这种计量方式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文化活动观众统计、交通运输客流量记录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方法指南》建议采用“person-time”作为暴露量计算的标准单位。
需要注意区分的是,“人次”与“人数”具有本质差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编制规范》,前者强调事件发生的频率维度,后者仅反映参与主体的数量维度。例如某疫苗接种点单日服务50人(人数),若其中10人重复接种,则实际产生60人次的服务量。
人次是复合量词,用于统计同一类活动中重复参与的总人数,其核心特点是允许对同一人进行多次计数。以下是具体解释:
对比维度 | 人数 | 人次 |
---|---|---|
统计对象 | 独立个体 | 参与行为 |
重复计算 | 不重复 | 允许重复 |
应用场景 | 户籍统计等 | 客流量、活动参与 |
例如:某景区当日接待游客5000"人",其中200人重复入园,则总人次为5200。
如需更详细统计案例,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相关词条。
傲慢的家伙变白色念珠菌不相容性草酸氢酯测勘查验储集功能电惊厥疗法费希尔氏乌头奉若神明膏化度枸橼酸锂海松树脂行内容差异交叉引用报表基点霉内酯接近点灯法居里验电器颏舌骨肌硫姆林轮询分析末端距内板内卡钳普雷格耳氏试验氢氧化钙液热法煮制的润滑脂烧石灰司法警察速递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