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划线培养英文解释翻译、琼脂划线培养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gar streak culture
相关词条:
1.agarstreakculture
分词翻译:
琼脂划线的英语翻译:
【医】 agar streak
培养的英语翻译:
bring up; cultivate; culture; develop; foster; rear; train
【医】 cultivation; culture
专业解析
琼脂划线培养(Agar Streak Plate Culture)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的经典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分区划线法稀释样本,最终获得单一菌落。该技术的英文术语可拆解为"Agar"(琼脂,固态培养基基质)和"Streak Plate Method"(划线法),常被译为"Agar Streak Culture Technique"或"Quadrant Streaking on Agar"。
操作流程解析
- 制备琼脂平板:将灭菌的液态琼脂培养基(含1.5-2%琼脂粉)倒入无菌培养皿凝固形成固态基质。
- 灭菌接种环:使用金属接种环在火焰中灼烧灭菌,冷却后蘸取微生物样本。
- 四区划线:在琼脂表面进行连续四区划线(如图示),每区之间灼烧接种环,通过机械稀释降低微生物密度。
- 恒温培养:倒置平板于37℃培养箱中孵育18-24小时,观察不同区域的菌落形态。
应用价值与标准依据
该方法遵循《临床微生物操作规程》(CLSI M07-A11标准),在医学检验中用于尿液、痰液等标本的病原菌分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细菌分析手册》第4章明确指出,划线培养是获得纯培养物进行生化鉴定的必要前处理步骤。
权威参考文献
- 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实验指南:https://www.asm.org/Protocols/Streak-Plate-Method
-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规范》:科学出版社, 2022版
- FDA《B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 https://www.fda.gov/food/laboratory-methods-food/bam-chapter-3
- 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标本处理指南》: WHO/CDS/EPR/2006.6
网络扩展解释
琼脂划线培养是一种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结合了琼脂作为培养基的物理特性与划线法的操作步骤,以下从定义、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四方面详细解释:
1.琼脂的作用
琼脂是从红藻类植物(如石花菜、江蓠)提取的天然凝胶剂,常温下形成固体基质。其特点包括:
- 热可逆性:加热至约85℃溶解,冷却至40℃左右凝固,便于制备固体培养基。
- 稳定性:不被大多数微生物分解,提供均匀的支持结构。
- 透明度高:便于观察菌落形态。
在微生物学中,琼脂常与营养物(如蛋白胨、牛肉膏)结合制成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分离和培养。
2.划线培养的原理
通过机械稀释法逐步减少样本中的微生物密度,最终获得单一菌落。核心原理包括:
- 梯度稀释: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分区域连续划线,每一区域微生物数量递减。
- 纯化作用:末次划线末端可能仅含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后形成独立菌落。
3.操作步骤(以四区划线法为例)
- 准备培养基:融化并倒入无菌培养皿,冷却凝固成琼脂平板。
- 灭菌接种环:酒精灯灼烧后冷却,蘸取待分离的菌液或菌落。
- 分区划线:
- A区:密集划3-4条平行线(初始高浓度区)。
- B/C/D区:烧接种环后依次在后续区域划线,每区与前一区部分重叠,逐步稀释。
- 恒温培养:倒置平板于适宜温度(如37℃)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分布。
4.应用场景
- 纯化菌种:从混合样本中分离单一菌株,如临床样本或环境样本中的病原菌。
- 菌落形态分析:通过菌落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鉴定微生物种类。
- 制备纯培养物:用于后续实验(如药敏试验、生化鉴定)。
补充说明
划线法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不同培养基(如卵黄琼脂、营养琼脂)可针对性筛选特定微生物,例如卵黄琼脂用于梭菌属的鉴定。如需完整操作图解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手册或专业文献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报表处理程序标准酒精笔锋察差示扫描量热法单卷文件单轴各向异性地平角副流感的抚养高级信息管理程序隔离单词识别系统骨质象牙化甲丙苯二醇焦金鸡纳酸晶状体囊近似分析纠缠不清的问题绝缘栅耐皂洗牢度逆流的前后干扰起止印刷电报犬钩虫虱科湿润的水套熔铁炉通报器退路往来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