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lect books; library
addiction; hobby; weakness for
【医】 craving; habit; impulsion
藏书癖(cáng shū pǐ),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术语bibliomania,指对收藏书籍的强烈痴迷或狂热。该词由三部分构成:"藏"(collecting)、"书"(books)、"癖"(mania/obsession),强调一种超出实用需求的系统性收集行为。以下从专业角度解析其内涵:
病理学维度
在临床心理学中,藏书癖曾被归类为强迫性行为障碍(OCD)的亚型。患者常表现为无法控制地购书、囤积书籍,甚至忽视书籍的实际阅读价值,仅满足于占有行为本身。此观点源于19世纪精神病学家Jean-Étienne Dominique Esquirol的早期研究,他将藏书癖描述为"对书籍的非理性渴求"(Esquirol, 1838)。
文化收藏行为
区别于病理状态,藏书文化视其为高雅爱好。明代藏书家范钦创建"天一阁"(现存最古老私家藏书楼),体现对古籍保存的文化使命感。此类收藏注重版本稀缺性(如宋刻本)、装帧艺术性及历史价值,与纯粹的数量积累有本质差异。
汉语词项 | 英语对应词 | 语义差异 |
---|---|---|
藏书癖 | Bibliomania | 英语词根源于希腊语biblion(书)+mania(狂热),更强调失控性 |
藏书家 | Bibliophile | 后缀-phile(爱好者)弱化病态倾向,侧重鉴赏能力 |
《牛津英语词典》(OED)将"bibliomania"定义为:
"A passion for acquiring and possessing books."
指出该词1809年首次出现在英国作家Thomas Frognall Dibdin的专著《Bibliomania, or Book Madness》中,书中详述了藏书家对初版本、孤本的追逐现象。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规范了古籍收藏的学术标准,强调藏书行为需与文献保护、校勘研究结合,避免陷入"为藏而藏"的误区(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89)。
现代心理学研究(如美国精神病学会DSM-5)已不再单列"藏书癖"为独立病症,转而纳入"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框架下讨论。诊断需同时满足: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藏书癖"在汉英语境中兼具文化雅癖与病理行为的双重属性,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当代学术标准辩证理解。
“藏书癖”指对书籍的收藏行为达到近乎病态的痴迷程度,其核心特征在于不为实际阅读或谋利,而是出于心理占有欲的驱动。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定义与心理特征
根据心理学界定,藏书癖属于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通过极端手段收集书籍(尤其是珍本、孤本),甚至影响正常社交和健康。患者常伴随性格异化,如多愁善感、不择手段获取书籍,甚至偷窃行为。
2. 典型行为表现
3. 历史与文化视角
该词最早由19世纪英国牧师托马斯·迪布丁在《藏书癖》一书中系统描述,定义为“不治之症”,暗示其难以自控的特性。中国古代文人如陆游也曾用“书癖不可医”形容类似情结()。
4. 与普通藏书的区别
普通藏书爱好以兴趣为导向,而藏书癖具有强迫性和自我损耗性。例如,患者可能因无法获得某书产生焦虑,甚至出现“鹰一样攫取”的偏执行为()。
若需进一步了解心理学诊断标准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权威医学文献或《藏书癖》原著()。
安替比林氯醛拨发单波斯菊萜铲斗除核的初现葱茏大肠杆菌指数大气气载碎片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发报局芳基胂酸盐放射性皮炎反原子精力旺盛可分码口径比离子交换柱玫瑰霉素闹达柯宁内地货运站逆频哪醇重排作用喷嘴阀热震阻力软骨酸尿三乙酸纤维素受领证书通货膨胀会计微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