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arduus marianus; Silybum marianum Gaertn.
水飞蓟(学名:Silybum marianum)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其名称在汉英词典中对应的英文为"Milk Thistle"。该植物在中医药学和现代药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定义可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植物学定义
水飞蓟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且具棱条,叶片羽状分裂,表面具乳白色斑纹,头状花序呈紫色。其英文名"Milk Thistle"源于叶脉分泌的乳白色汁液。美国农业部植物数据库将其归类为药用植物,原生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分布于北美、澳洲等地。
药用成分与机制
主要活性成分为水飞蓟素(Silymarin),包含黄酮木脂素复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和肝细胞再生功能。《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其干燥果实入药,能"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对应英文释义为"detoxification and liver protection"。临床研究表明,该成分对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有显著疗效(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0)。
汉英定义差异
《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强调其中药属性,译为"milk thistle (Silybum marianum),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而《牛津植物学词典》侧重形态描述:"a thistle with white-veined leaves and purple flower heads"。这种差异反映中西医认知角度的不同。
栽培应用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心的记录,水飞蓟在传统欧洲医学中被用于催乳剂制备,现代则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其种植技术要求年平均气温15-25℃,生长期需充足光照。
质量控制标准
欧洲药典(EP 10.0)规定水飞蓟提取物中水飞蓟素含量应≥30%,美国药典(USP42)采用HPLC法进行成分检测。中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其采收期规定为"果皮变黄褐色至棕褐色时"。
该植物相关研究文献可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关键词"Silybum marianum",或通过PubMed获取临床试验数据(PMID: 20130053)。
水飞蓟是一种菊科水飞蓟属植物,学名Silybum marianum,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形态
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可达1.2米,叶片绿色带白色花斑,茎叶切开后流出乳白色汁液,故别名“奶蓟”。头状花序较大,花色多为红紫色,偶有白色,果实为坚硬瘦果,表面灰褐色。
分布与习性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北非及亚洲中部,喜干燥岩地环境。我国多作为药用或观赏植物栽培,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含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主要成分为水飞蓟宾),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等作用。
功效与主治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栽培信息,可参考《中国药典》及植物学文献。
安心凹字形楔本多生酸变耦器变压器损失晁模油冲积物初卟啉IX初始解电位滴定法定序关键码骶神经节多队列分成等分格林费耳特氏疝汞齐板加下标次序介考日酸集垢袋奎诺瓦廷脉动塔命令地址内收肌平差式全混釜嗜耄癖者嗜碳酸气的脱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