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rush electrode
brush; pale; paste up; remove
【机】 brush
electrode; pole
【化】 electrode; pole
【医】 electrode; rheophore
在电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刷电极”对应的英文术语通常为“brush electrode” 或“brush-type electrode”,指一种特殊结构的电极。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刷电极”是一种由大量微细导电纤维(如碳纤维、金属丝)密集排列形成的束状或刷状结构电极。其形态类似于刷子,活性物质(如催化剂)可负载于纤维表面,实现高比表面积的电化学反应界面。
主要特征包括:
电化学传感
刷电极的微纳结构增强信号响应,用于检测葡萄糖、神经递质等生物分子。
例:碳纤维刷电极用于活体多巴胺监测,灵敏度较平面电极提升5–10倍。
电解水制氢
镍基刷电极作为析氧反应(OER)阳极,比传统镍板电极活性面积扩大20倍以上,降低能耗。
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涂层刷电极实现快速离子吸附/脱附,功率密度达传统电极的3倍。
电化学传感器应用
Wang, J.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Biosensors. Chem. Rev. 2008, 108 (2), 814–825.
DOI: 10.1021/cr068123a
电解水制氢研究
Chen, Z. et al. NiFe-Based Brush Electrodes for Efficient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 ACS Energy Lett. 2020, 5 (6), 1881–1887.
超级电容器设计
Yu, D. et al. Scalabl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Carbon Nanotube-Graphene Fibres for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Nat. Nanotechnol. 2014, 9 (7), 555–562.
中文 | 英文 |
---|---|
刷电极 | Brush electrode |
碳纤维刷电极 | Carbon fiber brush electrode |
比表面积 | Specific surface area |
电流密度 | Current density |
析氧反应 |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
刷电极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电极,其核心特点在于形态或功能上类似于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刷电极通常由多根导电细丝或金属丝束组成,形成类似刷子的密集排列结构。这种设计可增大接触面积,适用于动态接触场景(如发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电刷)。部分医疗或生物传感器中使用的电极也采用类似刷状结构,通过柔性接触提升信号传导效果。
普通电极多为平板或棒状结构,而刷电极通过分散的导电纤维实现动态适应性接触,尤其适合存在机械运动或表面不平整的场景。
注:关于电极的通用定义可参考高权威性网页(如),但“刷电极”的具体描述主要基于形态和功能特性。
半无心畸胎保释或担保伯恩哈特氏感觉异常侧向力常水超级磨光加工机超视粒初步推定的损害案垂肩从价税电容电阻记录器多核络合物非洲眼线虫否则符号核准令环苯哌酯交合刺管桔黄空气动力平均雷克林霍曾氏管络合积并作用络酸马德隆氏征磨擦轮馈进器蓬子菜前驱麻醉容许统计假设数据适配器岁出塔顶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