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英文解释翻译、黍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anicum miliaceum L.
相关词条:
1.Japanesemillet 2.prosomillet 3.millet 4.proso 5.panicum
例句:
- 蜀黍与黍相似的一种种植期早,通常抗旱的黍蜀属谷物
An early-growing, usually drought-resistant grain sorghum resembling millet.
专业解析
黍(shǔ)的汉英词典释义
一、核心定义
黍(Panicum miliaceum),中文又称“糜子”,英文通称为“proso millet” 或“broomcorn millet”,是中国古代“五谷”(稻、黍、稷、麦、菽)之一。其籽实呈淡黄色球形,颗粒小于小米,煮熟后黏性较强,是传统粮食作物。
二、分类与特征
-
植物学属性
- 科属:禾本科(Poaceae),黍属(Panicum)一年生草本植物。
- 形态:株高约60-120厘米,穗状圆锥花序,籽实有白、黄、红等色,以黄色为主。
- 生长习性:耐旱、耐贫瘠,生长期短(约60-90天),适合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种植。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
-
农业与经济价值
- 食用:籽粒可磨粉制作糕点(如黍面馍)、酿酒(如黄酒),秸秆用作饲料或编织材料。
- 生态价值:抗旱特性有助于水土保持,是轮作体系的优选作物。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作物生产报告 ^
三、文化意涵
-
历史文献中的象征
- 《诗经·魏风·硕鼠》中“无食我黍”反映黍作为民生基础的地位。
- 《论语·微子》载“杀鸡为黍而食之”,体现其用于待客礼仪。
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
-
语言衍生
- 量词用法:古代以黍粒为度量标准(如“累黍定尺”),如《汉书·律历志》以黍粒排列定义长度单位。
- 成语典故:“黍离之悲”(《诗经·王风》)借黍苗生长喻亡国之痛。
四、现代应用
因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黍米被列为健康粗粮,常用于无麸质食品开发。国际农学界正研究其抗逆基因以改良谷物品种。
参考资料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官网(Flora of China)
网络扩展解释
黍(shǔ)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作物,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子实呈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颗粒比小米稍大,煮熟后具有黏性。古代常与“稷”并称,但两者存在差异:黏性品种为黍,不黏的称穄或稷。
二、植物特征
- 形态特性:叶线形,抗旱力强,喜温暖气候,不耐霜冻。
- 子实分类:黏性黍米可酿酒、制糕,非黏性品种(稷)多用于主食。
- 起源:考古发现黍最早出现在中国北方,距今约8000年前的兴隆沟遗址已有种植记录。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 古代用途:黍是重要粮食作物,常用于祭祀(如《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以雏尝黍”),也用于酿酒(如《论语》中“杀鸡为黍”待客)。
- 度量衡依据:古时以黍粒为基准制定长度单位,如《核舟记》中“高可二黍许”。
- 文学意象:常象征农事或朝代兴衰,如《诗经》中的“黍离之悲”。
四、其他含义
- 酒器:古代称盛酒器为“黍”(如《韩非子》中“操黍酒而进之”)。
- 黄米饭:《诗经·周颂》有“其镶伊黍”的描述。
五、现代地位
因黍米不易消化,现代已不作为主食广泛食用,但仍用于传统糕点或酿酒。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具体文献引用,可参考《说文解字》及考古研究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布卢尔氏法超倍显微镜从价税率第二检波器法律条例非芽生的分配问题妇女终身监护改变原提货单感官性眩晕隔绝性传导瓜拉那睑假瞳术鸡皮刺螨技术控制中心蒈烯里德利氏综合征离子轰击离子源掠夺者描述年度津贴酿浅床寝具丘疹状粟疹沙蚕同质异像变体兔类动物微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