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collotype; colotype
珂罗版(Collotype)是一种基于光化学原理的高精度平版印刷技术,其名称源自德语"Kollotypie"的音译。该技术通过将图像分解为细微的网状结构实现高保真复制,尤其擅长再现书画作品的笔触层次和墨色变化。
核心要素解析:
技术原理
珂罗版采用重铬酸盐明胶感光膜与玻璃版结合,通过曝光显影形成吸墨微孔结构。这种无网点印刷工艺能保留原作0.02mm的线条精度,墨层厚度可达10-15μm,远超普通印刷品(参考《中国印刷史》商务印书馆,2008)。
历史沿革
由德国工程师阿尔伯特(Joseph Albert)于1869年改良定型,1904年传入中国。上海土山湾印书馆率先应用该技术复制《松江府属全图》,开创中国珂罗版印刷先河(来源: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
鉴别特征
虽然数字印刷技术普及,但国家图书馆仍采用珂罗版制作《永乐大典》等特藏文献的仿真本,日本二玄社持续用该技术复制台北故宫书画藏品(案例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年度技术报告)。
珂罗版是一种传统印刷技术,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珂罗版(英文:collotype)是音译词,属于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它起源于德国,19世纪中叶由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现相关原理,清光绪年间经日本传入中国。
该技术在中国书画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延续了传统工艺,又通过科学改良实现了“下真迹一等”的复制水准,成为文物活态化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
注:如需更完整的技术细节或历史脉络,可查阅、2、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