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alance of power
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核心概念,指国家或政治实体之间通过动态调整实力对比,形成相互制约的稳定状态。以下从汉英词典解释角度展开分析:
术语定义
英语对应"balance of power",指通过外交、军事或经济手段防止单一国家主导国际体系的策略。《牛津英语词典》定义其为"国家间维持权力平衡以防止霸权形成的体系"(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23版)。在汉语语境中,"势力"强调综合国力,"均衡"则指动态平衡机制。
历史演变
该概念可追溯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的现代国家体系。英国政治哲学家休谟在《论势力均衡》(1741)中系统阐述其运作逻辑,强调"制衡机制是维护国家自由的必要手段"(David Hume, Essays Moral and Political)。19世纪欧洲协调机制是其典型实践。
现代应用
根据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的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是势力均衡的变体,核威慑技术强化了制衡效应(Henry Kissinger, 2014)。当代则表现为多极体系中的区域力量平衡,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推行的"区域均衡战略"。
理论拓展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将其列为基本原则,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指出:"势力均衡法则不是学者选择的问题,而是国际社会存在的必然规律"(Hans Morgenthau, 1948)。新制度主义学派则补充强调国际组织在维持平衡中的协调作用。
“势力均衡”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内涵和特点如下:
指在相互竞争的国家或集团之间,没有单一主体能在力量对比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暂时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既包括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也涉及政治影响力等软实力的平衡()。
作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既体现古典现实主义的人性假设(国家追求权力最大化),也契合结构现实主义关于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的论断()。
在非政治领域衍生出类似表述,如汉语成语「权均力敌」形容商业竞争或体育赛事中各方实力相当的状态()。但需注意这种延伸用法已超出严格的理论范畴。
该概念在当代面临全球化、非对称威胁等新挑战,但其揭示的权力制衡逻辑仍是分析国际政治的重要视角。如需更系统的学术阐释,可参考道客巴巴的专题文档(来源4)。
背脊电键啁啾声电抗因数典章地布托林低电平发酵花生饼防滑细线花纹房租保险反应历程富克斯氏小孔弗里斯反应副品红无色母体感色阈光明正大海拔合适句子进程图臼齿的可悲的卵巢原的平衡环式调制器起止多谐振动器溶剂脱油生产政策世界制成品出口单位价值指数湿气分离器施特劳布氏酶数据处理同多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