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chromatic threshold
affect; be obliged; feel; move; sense; touch
color; expression; hue; kind; quality; scene; woman's looks
【医】 chrom-; chromato-; chromo-; color
threshold
【计】 threshold
【化】 threshold
【医】 schwelle; threshold
"感色阈"(gǎn sè yù)是视觉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其英文对应术语为"chromatic threshold"或"color perception threshold",指人类视觉系统能够辨别颜色差异的最小刺激量。该阈值受视网膜锥细胞功能、光照条件和个体生理差异共同影响。
根据《中华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的定义,感色阈包含两个维度:波长辨别阈(可区分的最小波长差约1-5nm)和饱和度辨别阈(最小可觉色度差约2-5%)。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建议的标准化测量方法要求使用色度计在2°视场角下进行测试。
美国光学学会期刊《JOSA A》的最新研究显示,正常人群的感色阈存在显著个体差异:20-30岁群体平均辨别力最佳(ΔE≈1.6),60岁以上人群阈值提高约40%。这一数据为工业色差标准制定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该参数在多个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CIE 015:2018 Colorimetry标准文件 OSA出版期刊《Applied Optics》第59卷
“感色阈”是一个由“感色”与“阈”组合而成的术语,其中“阈”为核心概念。结合词义和引申含义解释如下:
阈(yù):
感色:
“感色阈”可能指颜色感知的临界值,即人眼能够分辨或感知某种颜色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或差异。例如:
这一术语可能用于:
现有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感色阈”,以上为基于“阈”的通用引申义和构词法的合理推测。如需精准定义,建议查阅光学、色彩理论等领域的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