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铜鼓英文解释翻译、铜鼓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bronze drum

相关词条:

1.kettledrum  2.attabal  3.timbul  4.timpani  5.kettledrum  

分词翻译:

铜的英语翻译:

copper; cuprum
【医】 copper; Cu; cuprum

鼓的英语翻译:

beat; blow with bellows; drum; rouse; strike; tambour
【医】 drum

专业解析

铜鼓(tóng gǔ)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兼具礼器与乐器的青铜器物,其英文对应翻译为"bronze drum"。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考证,铜鼓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地区,后逐渐传播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的壮族、苗族、瑶族等族群中,成为权力象征与祭祀礼仪的核心载体。

从器物形制来看,铜鼓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四部分构成,鼓面多铸有太阳纹、蛙形立雕等装饰。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数据显示,现存最大铜鼓直径可达165厘米,重达300公斤,鼓面中心太阳纹通常呈现12道光芒,对应着古代天文历法中的十二月周期。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发掘报告证实,铜鼓铸造采用失蜡法与陶范法结合的特殊工艺,鼓身厚度误差可控制在2毫米以内,展现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在文化功能层面,铜鼓既是部落首领的权力信物,也是祈雨祭祀的法器。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伏波将军南征时曾"得骆越铜鼓",印证了其在军事动员中的号令作用。现代民族志研究表明,壮族"蚂拐节"、苗族"鼓藏节"等传统节庆仍保留着铜鼓祭祀仪式,其声波频率在30-60赫兹之间,具有特殊的共鸣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创造和使用的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起源

铜鼓是由炊具铜釜演变而来,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形制为铜铸中空无底,两侧有环耳,鼓面及鼓身常饰有精美纹样。

二、历史发展

  1. 功能演变:早期兼具炊具与乐器功能,秦汉时期逐渐成为权力、财富的象征,宋元后广泛用于祭祀、战争指挥等场景。
  2. 传播范围:起源于云南礼社江流域,后扩散至广西、贵州及东南亚地区。

三、用途与文化意义

四、艺术与工艺价值

铜鼓被称为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其纹饰记录了冶铸技术、生活场景(如祭祀、竞渡)及审美变迁。最大铜鼓直径超1米,最小仅10余厘米,重量从数十至数百斤不等。

补充说明

成语“铜鼓”偶用于比喻有声势而无实际作用之物(源自低权威性来源,仅供参考)。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标定酸溶液的基准物博格罗氏腔材料表创口夹辍笔大小电镀银底相额三角附属于土地的高频率光谱固定分保合力后鼻孔甲基纤维素矩阵求逆引理空间拥塞脑压平衡的平乔角叶蚤强度变量人为性皮炎水疱形成四碘镉酸钾筒式供氧装置通用常数通用炉黑铜族元素萎叶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