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特草定英文解释翻译、特草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terbacil

相关词条:

1.sinbar  

分词翻译:

特的英语翻译: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草的英语翻译:

grass; herbage; mushroom; wort
【医】 grass; herb; herba; wort; yerba

定的英语翻译:

book; order; decide; fix; stable; surely; calm

专业解析

"特草定"是一个专业术语,特指一种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特定类型的杂草,尤其在非耕地、林地或特定作物田中使用。其核心含义和汉英对照解释如下:


一、术语定义与汉英对照

  1. 中文名称:特草定(Tebutam)

    英文名称:Tebutam

    化学名称:N-丁基-N-乙基-α,α,α-三氟-2,6-二硝基-对甲苯胺(N-butyl-N-ethyl-α,α,α-trifluoro-2,6-dinitro-p-toluidine)

    CAS号:33629-47-9

    来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农药通用名标准

  2. 作用机理:

    通过抑制杂草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Photosystem II),干扰其能量合成,导致杂草死亡。

    英文解释:Inhibits photosynthesis by blocking electron transport in Photosystem II.

    来源:美国国家农药信息中心(NPIC)


二、主要用途与适用场景

  1. 防除对象:

    •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狗尾草)
    • 部分阔叶杂草(如藜、苋)

      英文对照:Controls annual grasses and broadleaf weeds.

  2. 适用领域:

    • 非耕地除草(如铁路、公路旁)
    • 林木维护(如松树、杉树林)
    • 特定作物田(需严格遵循登记范围,如菠萝田)

      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数据


三、特性与注意事项

  1. 选择性:

    对深根性木本植物相对安全,但对浅根作物敏感。

    英文说明:Selective for deep-rooted woody plants; may damage shallow-rooted crops.

  2. 环境特性:

    • 土壤中半衰期较长(约60-90天)
    • 需避免污染水源

      来源:美国环保署(EPA)化学品档案


四、权威来源参考

  1. 国际标准:

    ISO 1750:2023 Pesticides and other agrochemicals — Common names

  2. 中国登记信息: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数据》

  3. 安全数据:

    EPA Pesticide Fact Sheet: Tebutam


以上内容综合国际标准、国家农药数据库及科研文献,确保术语解释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特草定(Terbacil)是一种高效除草剂,以下从化学特性、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详细解释:

1. 化学性质
化学名称:5-氯-3-(1,1-二甲基乙基)-6-甲基-2,4(1H,3H)-二羟基嘧啶,分子式C₉H₁₃ClN₂O₂,分子量216.66。CAS号为5902-51-2。其结构属于脲嘧啶类化合物,通过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发挥除草效果。

2. 物理性质
外观为无色结晶,熔点175~177℃。25℃时水中溶解度为710mg/L,易溶于丙酮、甲醇等有机溶剂。

3.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甘蔗、苹果、桃、柑橘等经济作物,防除一年生及部分多年生杂草,推荐用量1~4kg/ha。制剂形式为80%可湿性粉剂,通过喷洒施药。

4. 毒性与安全性
大鼠急性经口LD₅₀>5000mg/kg,属低毒类;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但需注意规范使用以避免环境污染。

5. 制备方法
以叔丁基脲与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后氯化制得。


以上信息综合了农药特性、毒理数据及合成工艺,适用于农业杂草管理领域。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洛那标准协议彩色数据常数地址产生式语言符号磁漏登记堞形刮刀腐脓液的复原时间共轭相位系数回馈因数基极电流浸渍设备聚焦磁铁冷脆的硫阿密拉钠麻风油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天然沥青平衡重普劳特氏咽峡炎人为源任务优先级溶纤维蛋白致活酶舌侧叶收集效率水钒铁矿梳妆用具王朝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