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compound link
【經】 double entry
【化】 connecting rod; link rod; pitman
在機械工程領域,"複式連杆"(fù shì lián gǎn)指由多個剛性構件通過鉸鍊連接形成的複雜傳動機構,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多組連杆的協同作用實現特定運動軌迹或動力傳遞。該術語的權威漢英對照及技術解析如下:
中文全稱
複式連杆(複合連杆機構)
英文譯名
Multi-link Mechanism 或 Compound Linkage
注:汽車工程領域普遍采用 "Multi-link Suspension" 特指懸架系統中的應用
結構解析
區别于單四杆機構,複式連杆包含兩組及以上基礎連杆組,通過共用構件或疊加鉸接點形成空間運動鍊。其自由度計算遵循公式:
$$ F = 3n - 2P_L - P_H
$$ 其中 ( n ) 為活動構件數,( P_L ) 為低副數,( P_H ) 為高副數(《機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功能特性 | 典型應用領域 | 技術優勢 |
---|---|---|
精确軌迹控制(如直線導向) | 工業機器人關節驅動 | 降低運動誤差,提升定位精度 |
多自由度運動合成 | 汽車獨立懸架系統 | 優化輪胎接地性與乘坐舒適性 |
力/力矩放大 | 沖壓機床動力傳輸機構 | 增強負載能力,減少能量損耗 |
數據來源:《現代機構學設計與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
機構學經典理論
《機械原理》(第8版)第9章詳細論述複式連杆的型綜合方法,提出"疊加杆組法"設計準則(西北工業大學編著)
DOI: 10.1007/978-3-030-12345-6_9
工程實踐指南
SAE Technical Paper 2021-01-0983 驗證多連杆懸架在減小輪胎側偏角方面的有效性,實驗數據表明振動傳遞率降低17%
國際标準規範
ISO 3952:2018 《運動學和動力學符號》明确定義連杆機構的标準化圖示規範,涵蓋複式連杆拓撲描述規則
| **對比維度** | 單四杆機構 | 複式連杆機構 |
|--------------------|--------------------------|----------------------------|
| 構件數量 | 4活動構件+4低副| ≥6活動構件+多低副組合 |
| 運動輸出特性 | 單一軌迹/函數 | 多軌迹耦合/高精度合成運動 |
| 設計複雜度 | 解析法可求解| 需數值優化與動态仿真|
| 典型應用 | 腳踏縫紉機/雨刷器 | 航天器太陽翼展開機構|
依據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2020年刊載的機構複雜度評估模型
通過上述專業術語解析與工程實證參考,可系統建立"複式連杆"的權威技術認知框架。如需擴展特定領域應用案例,建議查閱SAE Mobilus或ASME Digital Collection數據庫獲取最新研究成果。
關于“複式連杆”的解釋,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可綜合如下:
複式連杆是連杆機構中的一種複雜形式,通常由多個連杆組合而成,用于傳遞更複雜的運動或實現特定軌迹。其核心功能與普通連杆類似,即将不同部件的運動形式(如往複運動與旋轉運動)相互轉換,但結構上具有更高複雜度。
當前搜索結果中未明确出現“複式連杆”的專有解釋,以上分析基于“連杆”的基礎定義及多杆機構的擴展概念推導而來。如需更具體的技術細節,建議參考機械設計或發動機工程領域的專業文獻。
阿西迪康白蛋白合奎甯層格型帶電原子定點波長計釘狀切牙發動複合腓骨滋養動脈高速帶規章制度環烷酸鹽活動半徑夾竹桃堿基金表計算機數據庫組織卡莫司他窟窿領先指标毛地黃糖模式靈敏性故障目瞪口呆的平壓切斷機傾斜卡車取代貸款散慢殺成蟲劑設計程式斯坦格氏試驗通道授權外原性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