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criminative
recriminate; recrimination
【法】 recriminate; recrimination
核心含義
指在争議或訴訟中,一方針對另一方的指控提出反向指控的行為或屬性,強調責任的相互追究。英文對應術語為countercharge 或counter-accusation,常見于法律語境中描述互相推诿責任的情形。
中文釋義
“反責的”由“反”(反向)與“責”(追究責任)構成,表示對原始指控的逆向追責行為。例如:
被告提出反責的訴訟主張,質疑原告的過失。
英文對應詞
應用場景
多見于民事糾紛、刑事訴訟,尤其是雙方均主張對方應承擔主要責任的案件,如:
《元照英美法詞典》
定義“反訴”(counterclaim)包含“反責”要素,指被告對原告提出的獨立反請求。
→ 來源:《元照英美法詞典》線上版(法律出版社)
北大法律英文網
在“民事訴訟術語庫”中明确“countercharge”為“反責”的對應譯法,強調其對抗性特征。
→ 來源:北京大學法律英文網術語庫
在勞動争議仲裁中,雇主提出反責的申辯,主張員工違反保密協議。
The employer filed acountercharge during the labor arbitration, alleging the employee breached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反責的”隱含責任雙向性,需通過證據鍊确立因果邏輯。例如在侵權法中,若原告主張賠償,被告的反責需證明原告自身存在過失(contributory negligence),方可部分或完全免責。
“反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理解:
反控訴/反駁責任(現代常用義)
源于英語“recriminate”的翻譯,指在沖突中一方對另一方的指責進行反向指控,常見于法律或日常糾紛場景。例如:“雙方陷入互相反責的僵局,未能解決問題。”
古典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易經》中提到“困而反則”,意為陷入困境後回歸正軌(“反”通“返”,“則”指法則)。此處“反則”與“反責”字形相近但含義不同,需注意區分。
與相關詞彙的區分
使用建議:現代語境下,“反責”多用于描述雙向指責行為,古典用法較少見。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避免與形近詞混淆。
苯胂化四氯布爾達赫氏纖維獨立邊帶二分體二腹葉發給補助金風力輸灰裝置負有義務的遺贈輔助因素工具包過渡階級鼓起聚類分析均隙電機開環實驗藍帶程式藍柱石老化穩定性兩脊形牙的螺旋運輸機内部能量平均故障檢測時間期貨彙兌交易瓊脂明膠柔軟剩餘財産的遺贈式數據調諧輸入信息送入累加器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