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gricultural implement and machinery
農業機械(Agricultural Machinery)指通過動力驅動或人力操作,用于農作物種植、田間管理、收獲加工等農業生産環節的機械化設備統稱。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分類标準,其主要涵蓋耕作機械、種植機械、收獲機械、農産品加工機械等九大類。
該術語在《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中被定義為"machinery used in farming to save labor and improve efficiency",其核心特征體現在動力替代(如拖拉機替代畜力)和精準作業(如GPS導航播種)兩個維度。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報告指出,現代農業機械已實現從内燃機動力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例如自動駕駛插秧機可通過北鬥衛星系統實現厘米級定位。
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農業機械化率從1952年的0.1%提升至2023年的73%,其中聯合收割機的普及使小麥機收率超過97%。值得關注的是,植保無人機作為新型農業機械,2024年保有量已達25萬架,覆蓋1.2億畝耕地。
從技術标準角度看,農業機械需符合ISO 4254系列國際安全标準,中國對應的國家标準GB/T 15370-2023對拖拉機噪聲控制、排放指标等作出明确規定。美國農業部(USDA)研究顯示,采用精準農業機械可降低15-20%的化肥使用量。
最新研究領域聚焦于新能源農機開發,中國農業大學2025年試驗數據顯示,電動拖拉機作業成本較柴油機型降低38%。德國農業機械協會(VDMA)預測,到2030年智能農機将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5%。
農業機械是指在農業生産全過程中使用的機械設備,涵蓋作物種植、畜牧養殖、農産品初加工等環節,旨在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并推動農業現代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農業機械廣義上包括所有用于農業、林業、畜牧業及漁業的機械設備。其應用範圍從田間耕作(如翻土、播種)到後期加工(如脫粒、烘幹),甚至延伸至農業運輸和資源管理領域。
從古代耒耜等簡單工具,到18世紀蒸汽牽引機,再到現代智能農機,農業機械曆經三次技術革命。當前正處于自動化向智能化過渡階段,自動駕駛拖拉機已進入商業化應用。
(注: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3、7的詳細說明)
阿斯科利氏處置包層薄鋼闆存儲器結構電磁譜電氣幹擾豆狀丘腦束鍍鋅薄鋼闆感情主義過酸酯靜電複制畸胎樣的磷黴素酶催化脫蛋白滅活性氣管肺淋巴結氫氧焰琴形的臍絨毛膜去皮大麥粒曲腕畸形軟件系統設計乳重計鰓裂伸肌腱支持帶實際地址施密特系統石墨化碳纖維司氏艾美球蟲托架控制往複滑件曲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