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odanskyl's method
red
this
【化】 geepound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醫】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family name; surname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博丹斯基氏法(Bodansky Method),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一種用于測定血清或血漿中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經典生物化學分析方法。該方法由美國生物化學家奧托·博丹斯基(Otto Bodansky)于20世紀30年代創立,是臨床醫學和實驗室診斷中重要的酶學檢測技術之一。
博丹斯基氏法(Bodansky Method)
英文全稱:Bodansky Method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中文釋義:一種通過測量堿性磷酸酶水解底物(如β-甘油磷酸鈉)生成無機磷酸鹽的速率,從而定量酶活性的比色分析法。結果以"博丹斯基單位(Bodansky Unit, BU)"表示,即100毫升血清在37°C、pH 8.6條件下與底物反應1小時産生1毫克無機磷的酶量。
血清樣本與β-甘油磷酸鈉在堿性緩沖液(如二乙基巴比妥緩沖液)中孵育。
堿性磷酸酶催化底物水解,釋放無機磷酸鹽(PO₄³⁻)。
$$text{β-甘油磷酸鈉} xrightarrow{text{ALP}} text{甘油} + text{PO}_4^{3-}$$
加入酸性钼酸鹽試劑終止反應,生成磷钼酸複合物,後者被還原劑(如氨基萘酚磺酸)還原為钼藍。
通過分光光度計測量钼藍在660 nm處的吸光度,對照标準曲線計算酶活性單位。
該方法曾廣泛用于診斷:
"博丹斯基氏法"中的"氏"指代創始人奧托·博丹斯基(Otto Bodansky, 1896–1958)。作為美國著名生物化學家,他在1930年代率先建立該酶活性測定體系,推動了臨床酶學發展。其命名符合科學術語慣例(創始人姓氏+方法/定律)。
隨着技術進步,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IFCC)推薦的連續監測法(使用對硝基苯磷酸鹽為底物)因操作簡便、準确性高,已逐步取代傳統博丹斯基氏法。但後者仍具曆史意義,且在部分文獻中作為參考标準。
參考資料:
“博丹斯基氏法”(Bodanskyl's method)是一種醫學檢測方法,主要用于測定血清中磷酸酶的活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用途
該方法通過化學分析手段檢測血清中的堿性磷酸酶(ALP)水平,常用于輔助診斷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腫瘤)或肝膽系統疾病(如膽道阻塞、肝炎)。
命名來源
以發明者姓氏“Bodansky”命名(注:部分文獻可能拼寫為“Bodanskyl”,需結合具體來源确認),屬于早期生物化學檢測技術之一。
臨床意義
磷酸酶活性異常可反映代謝或器官功能障礙。例如,骨骼疾病患者ALP水平通常升高,而肝髒疾病也可能導緻類似變化。
方法局限性
由于該技術發布于20世紀早期,現代臨床已逐步采用更精準的檢測手段(如免疫分析法),建議結合最新醫學指南解讀結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操作原理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醫學史相關文獻或臨床檢驗學教材。
安全航空燃料報表錯誤說明拔牙鉗常壓合成産品的設計超加氫裂化唇音濫用等值微分輸入阻抗低于成本的銷售分批成本制度拱道汞利尿劑固醇生素磺胺尿會計機器記帳法節操肌筋膜記錄帶研究晶黴素晶體工程學就此而論局部下水道設備可變字長計算機漏洩電流脈動過濾器泌色作用手控狀态雙程彙編程式體大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