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滅絕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含義指物種或事物徹底消失、消亡的狀态或過程,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指某個生物種群完全消失,不再存于自然界。英文對應"extinct"(形容詞)或"extinction"(名詞)。
例證:
恐龍因小行星撞擊于約6600萬年前滅絕。
(Dinosaurs becameextinct about 66 million years ago due to an asteroid impact.)
來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
指通過外力使某事物完全消失,英文譯為"exterminate"(動詞)或"wipe out"(短語)。
例證:
國際公約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滅絕種群。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prohibit using chemical weapons toexterminate populations.)
來源:《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6版)
指習俗、語言等文化遺産失傳,英文用"die out" 或"vanish" 表述。
例證:
全球超半數語言面臨百年内滅絕的風險。
(Over half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riskdying out within a century.)
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語言圖譜》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釋義:
滅絕:①絕種(物種消失);②徹底消滅(如:滅絕人性)。
古籍溯源:
《孟子·盡心章句上》中“滅其國者,必先去其史”隱含文化滅絕概念,印證該詞的曆史縱深。
(注:因詞典釋義屬公共知識,引用來源以權威出版物及國際機構報告為準,未添加外部鍊接。)
“滅絕”指某一物種的個體完全消失,無法在地球任何地方繼續繁衍的自然或人為現象。其核心含義包括以下幾點:
物種滅絕意味着該物種最後一個個體死亡,基因庫徹底消失,無法通過自然繁殖恢複。例如恐龍在約6600萬年前的白垩紀末期滅絕。
自然滅絕
由地質變遷(如火山爆發)、氣候變化(冰河期)、天體撞擊等自然因素導緻,通常持續數百萬年,如三葉蟲的滅絕。
人為滅絕
近200年加速的滅絕事件中,85%與人類活動相關,包括: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顯示,21世紀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狀态的100-1000倍。現代被稱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與工業革命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保護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如大熊貓栖息地恢複)、人工繁殖計劃(如朱鹮保護)等。
若需更專業的地質年代劃分或具體物種案例,可提供補充說明。
氨溴索鮑曼氏系數不歪的才氣醋酸鐵大海膽汁色素防腐陶瓷設備發射光譜分析分級搖動篩格雷芬伯格氏環工作隊列後天性素質後吸盤化工反應動力學互感電橋結節狀狼瘡可靠潤滑口瘡性龈炎快開人孔寬束吸收雷氏試驗良序集木橫坦内河航行權前R基團認購人回扣聲碼式語音坦克陶氏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