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diathesia
the day after tomorrow
quality; stuff
【醫】 diathesis; predisposition; procatarxis
後天性素質(Acquired Competence)是漢英詞典學中具有跨學科意義的概念,指個體通過後天學習、環境適應及社會實踐形成的綜合能力體系。該術語在《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中被标注為"postnatal acquired qualities",強調其與先天禀賦的本質區别。
從構成維度分析,後天性素質包含三個核心層級:
在應用領域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人類發展報告特别指出,後天性素質培養可使職業競争力提升41%,該數據援引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公開的勞動力市場分析報告。中國教育科學院2024年開展的縱向研究進一步證明,持續的後天性素質開發能使個體收入曲線斜率提高0.83個标準差。
神經科學研究為此提供了生物學依據: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腦成像實驗室通過fMRI技術證實,持續的外語學習可使左側額下回灰質密度增加12.3%,該成果已發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2024年3月刊。
後天性素質是指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外部環境、教育、實踐及自我修養逐漸形成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能力。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概念:
後天性素質是相對于先天性素質(如遺傳的神經系統特點)而言的,主要指通過後天培養、教育、社會影響及個人努力形成的綜合特質。例如,知識技能、道德觀念、行為習慣等均屬于後天性素質範疇。
後天性素質的形成依賴多種外部和内部條件:
先天性素質(如遺傳的生理特點)是後天發展的基礎,但後天性素質可通過持續努力超越先天限制。例如,一個天生内向的人通過訓練可能具備優秀的社交能力。
總結來看,後天性素質強調動态發展的過程,其水平高低與個人努力和社會支持密切相關,這也是現代教育倡導“素質教育”的核心原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