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lloidal
膠體(Colloid)是指一種物質以極細的微粒(粒徑通常在1納米至1000納米之間)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所形成的混合物體系。在漢英詞典視角下,“膠體的”作為形容詞(colloidal),描述與膠體這種特殊分散狀态相關的特性或現象。其核心含義包括:
分散狀态
指物質以膠體粒子形式均勻分散于連續介質中,形成熱力學不穩定但動力學穩定的體系。例如:牛奶中的脂肪微粒分散在水中(乳狀液),或煙霧中的固體顆粒分散在空氣中(氣溶膠)。
英文對應:A state where fine particles are suspended in a continuous medium.
丁達爾效應(Tyndall Effect)
膠體體系的标志性光學性質:當光束穿過膠體時,因粒子散射光線而形成可見光路。此特性可用于區分膠體與溶液。
英文對應:Scattering of light by colloidal particles.
根據分散相與分散介質的物态,膠體可分為:
類型 | 實例 | 英文名稱 |
---|---|---|
溶膠 | 金溶膠(金顆粒分散于水) | Sol (e.g., gold sol) |
乳狀液 | 牛奶(脂肪分散于水) | Emulsion (e.g., milk) |
凝膠 | 果凍(高分子網絡固鎖液體) | Gel (e.g., jelly) |
氣溶膠 | 雲霧(液滴分散于空氣) | Aerosol (e.g., fog) |
分類參考自膠體科學經典文獻《膠體與界面化學導論》。
"Colloids are systems where one substance is dispersed as particles in another substance."
(來源:IUPAC Gold Book, DOI: 10.1351/goldbook.C01179)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膠體”定義為:
“一種分散體系,分散質粒子直徑介于1~1000納米,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
此定義強調其物理分離特性,與英文術語内涵一緻。
膠體(Colloid)是分散質粒子直徑介于粗分散體系(如懸濁液)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其粒子大小通常在1—100納米之間。以下是膠體的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膠體是由分散質(微小粒子或液滴)和分散劑(連續相介質)組成的高度分散多相不均勻體系。其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
分類
根據分散劑的狀态可分為:
丁達爾效應
當光線通過膠體時,因粒子散射形成光路,可用于區分膠體與溶液。
電泳現象
膠體粒子因吸附帶電離子而帶電荷,在外加電場中定向移動(如Fe(OH)₃膠粒帶正電,As₂S₃膠粒帶負電)。
聚沉
膠體穩定性被破壞時發生沉澱,常見方法包括:
滲析與過濾
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但無法通過半透膜,用于提純膠體。
制備方法
實際應用
特性 | 溶液 | 膠體 | 懸濁液/乳濁液 |
---|---|---|---|
粒子直徑 | <1 nm | 1—100 nm | >100 nm |
透過濾紙 | 能通過 | 能通過 | 不能通過 |
透過半透膜 | 能通過 | 不能通過 | 不能通過 |
穩定性 | 穩定 | 介穩(易聚沉) | 不穩定 |
外觀 | 均一透明 | 均一透明或渾濁 | 渾濁 |
膠體是介于溶液和粗分散體系之間的特殊分散系,具有丁達爾效應、電泳等獨特性質,在自然界和工業生産中廣泛應用。其介穩性決定了需通過特定條件維持穩定性。
薄靶草酰琥珀酸償還不存在之債産品識别差壓隔膜蛋白質的丁烷廢動機燃料法庭化學副凝集國際無線電和電視廣播協會雇主含水楊酸的紅杉單甯酸诘叩聽合診冷戰分子鋁襯料内感受器茹上齒槽後動脈數據通信站輸卵管皮樣囊腫碳弧切割統計系透鏡盤透明松香拓撲矩陣圖象掃描器微量脫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