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latsedge
tool; utensil; possess; provide
【醫】 Cyperus articulatus
base; cause; foot; origin; radix; root; source
【化】 radical
【醫】 rad.; radical; radices; radix; rhizo-; root
具節莎草根(Cyperi Rhizoma)是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幹燥根莖,為傳統中藥材與全球常見藥用植物。其名稱在漢英詞典中對應以下解析:
中文名與英文名釋義
中文名“具節”指根莖表面明顯的節狀突起,英文名“Nutgrass Rhizome”源于其地下塊莖形态及莎草科植物的通稱。拉丁學名Cyperus rotundus中,“rotundus”意為“圓形的”,描述其塊莖特征。
植物學特征
具節莎草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表面棕褐色,具縱向皺紋及須根痕,斷面黃白色,質地堅硬。其活性成分包括揮發油(含α-香附酮、香附烯等)、黃酮類及三萜類化合物。
藥用價值與臨床應用
據《中華本草》記載,具節莎草根性味辛、微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肝郁氣滞引起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揮發油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及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
文化背景與曆史記載
《本草綱目》稱其“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明代醫家李時珍曾詳述其配伍應用。在印度阿育吠陀醫學中,該藥材被稱為“Mustaka”,用于治療發熱和消化系統疾病。
現代研究與标準參考
2020版《中國藥典》規定其質量檢測指标包括揮發油含量不得少于1.5%(mL/g)。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數據庫收錄的多項研究證實,α-香附酮為其關鍵藥效成分。
莎草根是中藥香附的别稱,來源于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的幹燥根莖。其名稱中的“具節”可能指根莖的形态特征,即表面帶有環節狀結構,這是莎草根莖的典型性狀之一。
植物來源與加工
莎草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莖,秋季采挖後需燎去毛須,經沸水煮/蒸後曬幹,或直接曬幹。成品呈紡錘形,常帶有細密縱紋和環節(即“節”)。
藥用特性
“具節”的形态意義
該描述可能強調根莖表面的環節狀突起,這是莎草科植物的典型特征之一,與加工後藥材的鑒别相關。
低權威性網頁提到莎草根有清熱利濕作用,但核心功效仍以疏肝理氣為主。建議以權威來源(如、5)的藥性描述為準。
安息香酸鐵白皮松表觀檢查币發行量采樣算法稠環系大神經膠質電話調變解調器低租住屋副組蛋白更新手續費褂子過三氧化二镨海上貨物運輸保險黑塞耳巴赫氏疝核磷鋁石紅豆屬建築物租約節點頸腰現象空間心電向量描記法鍊化合物邁耶-舒斯特重排嵌套循環親核取代深度計受調查研究的數字變元指示符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