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op instruction
cancel; fade; move back; quit; recede; retreat; withdraw
【計】 stack instruction; stack order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退棧指令”對應的英文術語為POP instruction,是棧(Stack)數據結構的關鍵操作指令之一。其核心含義為:從棧頂移除一個數據元素,并将其傳遞至目标位置(如寄存器或内存單元)。
棧的操作機制
棧遵循後進先出(LIFO, Last-In-First-Out)原則。退棧指令(POP)與進棧指令(PUSH)協同工作:
例如在 x86 架構中,POP EAX
會将棧頂數據加載到 EAX 寄存器,同時 SP 增加 4 字節(32位系統)。
硬件實現與指令格式
退棧指令通常隱含操作數:
例如 ARM 架構的 LDMFD SP!, {R0}
實現退棧功能(FD 表示滿遞減棧)。
典型應用場景
| 調用函數時 | 函數返回時 |
|--------------------|--------------------|
| PUSH 參數/返回地址 | POP 返回地址 |
| PUSH 寄存器狀态| POP 寄存器狀态 |
計算機體系結構标準
IEEE 标準術語将 POP 定義為 "An operation that retrieves data from the top of a stack"(IEEE Std 610.12-1990)。
來源: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處理器指令集手冊
Intel® 64 手冊明确描述 POP 指令行為:
"Loads data from the stack to the destination operand and increments SP"(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 2A)。
來源:Intel 官方文檔
編程語言規範
C/C++ 中棧操作通過編譯器隱式生成,如函數返回時的 RET
指令實質包含 POP 操作(ISO/IEC 14882:2020 §10.6)。
來源:ISO 标準文檔庫
中文 | 英文 | 技術實質 |
---|---|---|
退棧指令 | POP instruction | 棧頂數據移除與傳遞 |
棧指針 | Stack Pointer (SP) | 指向當前棧頂位置的寄存器 |
後進先出 | LIFO | 棧的核心訪問特性 |
注:部分嵌入式架構(如 PIC)可能使用
RETLW
等複合指令實現退棧與跳轉,需查閱具體芯片手冊。
退棧指令是計算機編程和底層硬件操作中的基礎概念,指從棧(一種“後進先出”的數據結構)中移除頂部元素的操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退棧指令(如POP
)用于将棧頂元素移出棧,并更新棧指針(Stack Pointer, SP)。與之對應的入棧指令是PUSH
,兩者共同實現棧的核心操作。
POP
操作會使棧指針增加(如SP += 4
)。POP EAX ; 将棧頂數據存入寄存器EAX,同時SP增加4字節
POP [0x100] ; 将數據存入内存地址0x100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架構的實現細節(如ARM、RISC-V),建議查閱對應指令集手冊。
氨氣壓縮緻冷機氨壓縮機奧精笨口拙舌差分作用線圈穿孔紙帶環催化點火大功率狄利克雷抽屜原理發送信息包分級結構語言附睾炎傅裡葉級數腐蝕性下疳螺旋體工作能力減少資本絕緣障壁盲端名人耐儲存性髂恥窩羟基嘌呤視網膜皮質雙雲母花崗石順酐投入運行投身法律界外陰疱疹烷基鎂化氯微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