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類金屬英文解釋翻譯、鐵類金屬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ferrous metals; first triad
分詞翻譯:
鐵的英語翻譯:
determine; iron; unalterable; weapon
【醫】 Fe; ferri; ferrum; iron; mars; sidero-
【經】 iron
類金屬的英語翻譯:
metalloid
【醫】 metalloid
專業解析
鐵類金屬(Ferrous Metals)在冶金學和材料科學中特指以鐵(Fe)為主要成分的金屬及其合金。其核心特征與定義如下:
一、定義與成分特征
- 主要成分
鐵元素含量占主導地位(通常高于50%),常含碳(C)及其他合金元素(如鉻、鎳、錳)。例如碳鋼中鐵含量約98-99%,鑄鐵含鐵量超90% 。
- 與有色金屬區别
區别于銅、鋁等非鐵金屬(Non-Ferrous Metals),鐵類金屬普遍具有磁性(除部分不鏽鋼),且易氧化生鏽 。
二、分類與典型代表
類型 |
主要成分 |
特性與應用 |
純鐵 |
>99.5% Fe |
高磁導率,用于電磁器件 |
碳鋼 |
Fe + 0.02%-2.1% C |
硬度高、成本低,廣泛用于建築、機械制造 |
鑄鐵 |
Fe + 2%-4% C |
耐磨、鑄造性好,用于引擎缸體、管道 |
不鏽鋼 |
Fe + Cr (>10.5%) |
耐腐蝕,用于醫療器械、廚具 |
合金鋼 |
Fe + Cr/Ni/Mo等 |
增強強度或耐熱性,用于工具、航空航天部件 |
三、關鍵物理化學性質
- 磁性:絕大多數具有鐵磁性(磁化後能保持磁性)。
- 腐蝕行為:因鐵易氧化,暴露于潮濕環境會形成紅褐色鐵鏽($ce{Fe2O3·nH2O}$),需通過鍍鋅、添加鉻等防蝕處理 。
- 機械性能:碳含量直接影響硬度和延展性,例如高碳鋼硬度高但脆性大,低碳鋼更易塑性成型 。
四、術語英漢對照與權威定義
- 英文術語:Ferrous Metals(源自拉丁語 ferrum,意為“鐵”)。
- 标準定義(ASTM International):
“金屬材料中以鐵為基體的合金,包括鋼、鑄鐵及鐵基合金。”
(來源:ASTM A941-22《金屬材料标準術語》)
參考文獻
- 《金屬材料學》(冶金工業出版社,2023),"鐵基合金分類"章節.
- Cambridge Engineering Dictionary: "Ferrous Metals". 鍊接
- ASTM A941-22 Standard Terminology. 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鐵類金屬通常指以鐵(Fe)為主要成分的金屬及其合金,在工業和生活中應用廣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鐵的基本性質
-
物理性質
鐵是銀白色金屬,密度約7.86g/cm³(),熔點1538℃,沸點3000℃。具有磁性(可制成永磁體)、良好的導熱導電性,常用于制造工具和結構材料()。
-
化學性質
鐵化學性質較活潑,常見化合價為+2和+3。在潮濕空氣中易氧化生成鐵鏽(Fe₂O₃·nH₂O);與酸反應生成亞鐵鹽(如Fe + H₂SO₄ → FeSO₄ + H₂↑),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置換出銅()。
二、分類與定義
- 純鐵:單質鐵,延展性好但強度低,工業中較少直接使用()。
- 鐵合金:如鋼(鐵碳合金)、不鏽鋼(鐵+鉻/鎳),通過調整成分提升強度、耐腐蝕性()。
- 過渡金屬:鐵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III族,屬于過渡金屬()。
三、曆史與應用
- 曆史意義:中國商代已使用隕鐵,春秋戰國時期掌握冶鐵技術,推動人類進入鐵器時代()。
- 現代應用:鋼鐵是工業基礎,用于建築、機械制造;四氧化三鐵(Fe₃O₄)用于磁性材料;鐵元素也是生物體内血紅蛋白的組成部分()。
四、相關概念辨析
- 黑色金屬:工業分類中,鐵、鉻、錳統稱黑色金屬,區别于有色金屬(如銅、鋁)()。
- 重金屬:鐵密度較大(>4.5g/cm³),屬于重金屬,但“鐵類金屬”更強調其成分而非密度分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合金或化學性質,可查看來源網頁等。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斯馬赫氏皿巴夏淬熄電花空隙轉換器單片陣列計算機打字機字體低息信貸低壓升華幹燥法動産文據獨立處理機多數一緻算法俘獲電子蓋片爐高低水位警報股利要求混合切斷術活性氣體角色散結膜隱窩均攤費磷酸錳铵瘰疬體型姆歐屏狀核周的日本甲蟲芽胞杆菌蛇黃質酸液過多症縮寫規則填縫料體型指數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