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amplitud-modulation broadcast
調幅廣播(Amplitude Modulation Broadcasting)是一種利用振幅調制技術傳輸音頻信號的無線電廣播方式。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改變載波信號的振幅來承載聲音信息,而載波的頻率保持不變。
技術原理
發射端将聲音信號(低頻)疊加到高頻載波上,通過改變載波的振幅強度來匹配聲音波形變化。接收端(收音機)解調後還原出原始音頻。其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
s(t) = [A_c + m(t)] cdot cos(2pi f_c t)
$$
其中 (A_c) 為載波振幅,(m(t)) 為調制信號,(f_c) 為載波頻率。
頻段與特性
漢英術語對照
應用場景
適用于新聞廣播、緊急通知等對音質要求不高的場景。因設備成本低、覆蓋廣,仍在偏遠地區及車載收音系統中使用。
注: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來源,以上内容綜合了無線電通信領域的通用技術标準與學術文獻。實際引用時建議優先采用國際标準組織(如ITU、IEC)及權威教材的公開定義。
調幅廣播(AM廣播)是一種通過改變載波振幅來傳輸音頻信號的無線電廣播方式,其核心原理和特點如下:
調幅廣播采用振幅調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技術,即通過低頻音頻信號控制高頻載波的振幅變化,而載波頻率保持不變。例如,音頻信號的強弱變化會直接映射到載波振幅的高低上。
頻段與帶寬
主要使用長波(150-285 kHz)、中波(530-1600 kHz)和短波(2.3-26.1 MHz)頻段,占用帶寬較窄(通常不超過20 kHz),適合遠距離傳輸。
調制方式分類
廣泛用于中波廣播電台、航空導航通信、緊急廣播系統等領域。在收音機上通常标注為“A.M.”。
如需更深入的技術參數或曆史發展,可參考權威通信工程教材或國際電信聯盟(ITU)相關文檔。
安裝程式表面波存儲器結構電導池鳄魚油非線性體分泌神經元幹性喉炎隔離結構光學校準黑鈾铌钇礦幻想交互方式進行性聾近紅外區極細微的機載氣象數據收集系統铿锵聲顱骨分層面裂模型簡化尼奧配林配體場論前導序列取消命令生物性知覺構型梭狀杆菌頭的偉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