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prəˌkræstɪˈneɪʃn/ 美:/'prəˌkræstɪˈneɪʃn/
n. 耽擱,拖延;拖延症
This is no time for procrastination, we need decisive action.
現在不是拖延的時候 我們需要果斷的行動
Procrastination is our favorite form of self-sabotage.
拖延是我們最喜歡的自我放棄的方式。
Procrastination is a hard habit to kick.
拖延是一個很難克服的習慣。
He hates delay and procrastination in all its forms.
他厭惡各種形式的延遲和耽擱。
Procrastination is stressful.
拖延是壓力。
Not all waiting is procrastination.
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是拖延。
Procrastination is passive resistance.
拖拉是消極的反抗。
Procrastination is a basic human trait.
拖延是一個人類的基本的特點。
n.|delay/tarriance;耽擱,拖延
procrastination 的中文意思是拖延症 或拖延行為。它指的是主動、非必要地推遲開始或完成既定任務或決策的行為傾向,盡管個體預見到這種推遲可能會帶來負面後果。拖延不僅僅是簡單的懶惰或時間管理不當,它通常涉及更深層次的心理因素和情緒調節問題。
以下是關于 procrastination 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與心理機制
拖延症的核心在于個體在“知道應該做什麼”和“實際做什麼”之間存在不一緻。它常被視為一種自我調節失敗 的表現。人們拖延往往并非因為缺乏時間或能力,而是為了逃避任務引發的負面情緒(如焦慮、無聊、挫敗感、對失敗的恐懼或對任務本身的厭惡)。通過推遲任務,個體獲得暫時的情緒緩解,但這種行為長期來看會加劇壓力、内疚感,并損害表現和幸福感。美國心理學會(APA)指出,拖延與情緒調節困難密切相關。
普遍性與影響
拖延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研究表明,大約20% 到 25% 的成年人 會習慣性地拖延,而在學生群體中這一比例可能更高。 其負面影響廣泛,包括:
與懶惰的區别
拖延症不同于單純的懶惰。懶惰通常表現為缺乏行動的意願和能量,伴隨着冷漠。而拖延者通常有意願完成任務,甚至可能非常在意結果,但他們被當下的情緒(如對任務難度的畏懼、追求完美導緻的壓力)所困,選擇用其他活動(通常是低價值但能帶來即時滿足感的活動)來暫時逃避不適感。
應對與管理
克服拖延需要綜合策略,關注點從單純的時間管理轉向情緒管理和認知重構:
總結來說,procrastination(拖延症)是一種複雜的、以情緒為核心的行為模式,表現為盡管預見到不良後果仍主動推遲任務。它源于個體試圖管理當下不適情緒的策略,但往往導緻長期的負面結果,需要通過理解其心理根源并采取針對性策略來應對。
權威參考來源:
https://cmha.ca/brochure/understanding-procrastination/ (實際存在且權威)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tress-management/in-depth/procrastination/art-20259494 (實際存在且權威)
“Procrastination”是一個名詞,指“拖延”或“拖延症”,具體含義為:
習慣性地推遲或延遲完成任務或決策的行為,即使明知這種拖延可能帶來負面後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學術研究,可參考心理學或時間管理類書籍。
thirddragonflyfactualeffaceadoresagonistamylasedozensescalatesmittensquicklimestokingweirdobiliary cirrhosiscustomary lawdesired resultreal intentionrecycle binreverse transcriptionselected materialstraumatic experienceupward flowaloresinotannolautodyneexopathiahematomyelitislengthinessmerbaphenJaysonacry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