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舊俄時期之孟什維克黨的社會民主主義
孟什維克主義(Menshevism)是20世紀初俄國社會民主工黨(RSDLP)内部形成的政治派别,與布爾什維克主義對立。其名稱源自俄語“меньшинство”(意為“少數派”),因1903年黨代會上在組織路線表決時處于少數席位而得名。
漸進革命理論
孟什維克認為俄國應先完成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待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無産階級壯大後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一立場與列甯主張的“無産階級直接奪取政權”形成對立,理論基礎源自馬克思關于社會階段演進的分析。
松散黨組織結構
主張建立開放式的政黨,允許不同思想派别共存,反對列甯提出的嚴格中央集權模式。這種組織方式導緻其在革命行動中缺乏統一執行力。
階級聯盟策略
強調與自由派資産階級合作,認為無産階級需聯合其他進步力量推翻沙皇專制。1917年二月革命後,孟什維克支持臨時政府,反對立即奪取政權。
1917年十月革命後,孟什維克被布爾什維克宣布為非法。1921年新經濟政策時期曾短暫恢複合法地位,但最終在斯大林時期遭徹底清除。國際社會主義史研究顯示,孟什維克理論對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發展産生間接影響。
Menshevism(孟什維主義)是20世紀初俄國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個重要政治派别,其核心主張與布爾什維主義(Bolshevism)形成對立。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起源
Menshevism源自俄語“меньшевик”(意為“少數派”),指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後形成的派系。該派主張通過漸進式改革實現社會主義,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激進革命策略。
核心主張
曆史發展
相關詞彙擴展
該術語現多用于曆史和政治學領域,描述主張漸進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潮。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如馬爾托夫)或事件細節,可參考俄國革命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