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mæsəkər/ 美:/'ˈmæsəkər/
大屠殺
過去式:massacred 過去分詞:massacred 現在分詞:massacring 第三人稱單數:massacres 複數:massacres
CET6,考研,GRE
n. *********;慘敗;徹底破壞
v. 屠殺;徹底擊敗;徹底破壞;(非正式)搞砸;(非正式)笨拙地演奏
n. (Massacre) (俄、泰、馬、尼)馬薩克爾(人名)
They were massacred in the last round of the preliminaries.
他們在最後一輪預賽中慘敗。
The massacre of women and children thoroughly angere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對婦女和兒童的屠殺徹底激怒了世界各地的人民。
His absent-minded acting massacred the play.
他心不在焉的演技将這場演出搞砸了。
He lost his old mother in the massacre.
他在一場*********中失去了老母親
The massacre has sparked the gun control debate, and many criticized the president's response, which didn't mention guns.
這場大規模槍擊引發了關于槍支管制的辯論,許多人批評總統的反應,他根本沒有提到槍支。
Philippine President Gloria Arroyo lifted martial law Saturday in Maguindanao province where an election-linked massacre left 57 people dead, senior aides announced.
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高級助手12日宣布取消對菲律賓馬京達瑙省的軍事管制,此前該省曾發生與選舉有關的57人屠殺事件。
vt.|mow down;殘殺;徹底擊敗
n.|holocaust/bloodbath;大屠殺;慘敗
"massacre" 的詳細解釋:
"Massacre"(大屠殺)指針對無抵抗能力的群體進行的大規模暴力殺戮行為,通常伴隨殘酷性、非正義性和系統性特征。該詞源自法語 "massacre",現多用于描述戰争、種族清洗或政治鎮壓中的極端暴力事件。
曆史與典型事件
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是1937年南京大屠殺,日軍在六周内殺害約30萬中國平民與戰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記載)。此類事件常被國際法庭定性為“反人類罪”或“戰争罪”。
法律與道德定義
根據《日内瓦公約》,蓄意殺害平民或戰俘構成戰争罪(來源:國際紅十字會官網)。牛津詞典将其定義為“對無防備人群的殘酷殺害,通常出于政治或意識形态動機”。
文學與隱喻使用
在文學作品中,"massacre" 可象征道德崩潰或社會暴力,如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麥克德夫家族被屠”暗喻權力腐敗(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莎士比亞全集》注釋版)。
現代語境應用
當代媒體報道中,該詞亦用于描述恐怖襲擊或校園槍擊事件,例如2012年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被《衛報》稱為“兒童大屠殺”(來源:BBC新聞檔案)。
單詞解釋:massacre
1. 基本含義
2. 詞源與發音
3. 使用場景與語氣
4. 近義詞辨析
5. 例句參考
提示:寫作中若需描述暴力事件,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適用該詞,避免過度渲染或誤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