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ækrəʊ'fɔːnə/
n. 宏觀區系;[動] 廣動物區系;大型生物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acrofauna had obvious surface assembly.
垂直分布顯示大型土壤動物具明顯的表聚現象。
There was a clear phenomenon which soil macrofauna were accumulated in surface soils.
該區大型土壤動物的分布有明顯的表聚現象;
There are 111 species of benthic macrofauna in Shankou mangrove reserve area, Guangxi, China.
山口紅樹林區有111種大型底栖動物。
The compositions and the quantities of soil macrofauna communities differed in different habitats.
不同城市綠地生境中的土壤動物的類群組成以及個體數不同。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enthic macrofauna in theinvestigated area was rare, 56 species were only identified.
調查結果表明:本調查區域大型底栖動物較貧乏,經鑒定有56種;
macrofauna(大型動物區系)指生态系統中肉眼可見、體型相對較大的動物群落,通常指栖息在沉積物(如土壤、海底泥沙)中、體長超過0.5毫米 的生物。它們是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主要分為兩類環境:
海洋/淡水環境中的底栖大型動物
生活在海底或湖底沉積物表層或内部,需通過篩網(孔徑通常≥0.5mm)分離獲取。常見類群包括:
它們在生物擾動(促進沉積物混合與氧氣交換)、有機物分解和食物網中扮演核心角色 。
陸地土壤中的大型動物
指土壤生态系統中體型較大的無脊椎動物,體長下限通常也為0.5mm。代表性類群包括:
這些生物通過掘穴、攝食和排洩活動改善土壤結構、養分循環(如破碎有機質)和水分滲透 。
核心生态功能:
學術定義補充:
測量标準存在學科差異,海洋研究中常用0.5mm篩網定義(對應“mesofauna”為0.1-0.5mm,“microfauna”<0.1mm);土壤學中有時将下限提高至2mm(如蚯蚓明顯屬于大型,而跳蟲可能歸入中型動物區系)。
權威參考來源:
https://oceanexplorer.noaa.gov/explorations/02mexico/background/benthic/benthic.html
https://www.nrcs.usda.gov/wps/portal/nrcs/detailfull/soils/health/biology/?cid=nrcs142p2_05386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326X17301601
"Macrofauna" 是一個生态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肉眼可見的大型動物群,通常指體長超過0.5毫米的生物群體。該詞由希臘詞根"macro"(宏觀)和拉丁詞"fauna"(動物群)組合而成,強調生物體型與觀察方式的特征。
2. 分類特征 根據應用場景可分為:
3. 研究意義 作為生态系統健康指示器,其群落組成能反映環境變化。例如在土壤研究中,蚯蚓等宏動物的數量與土壤肥力呈正相關;在水生态評估中,特定無脊椎動物的出現可判斷污染程度。
4. 相關術語對比
該術語在環境評估報告、生态研究論文中出現頻率較高,具體應用時需結合上下文确定指代範圍。如需更詳細的分類标準或區域案例,可查閱生态學專業詞典或環境監測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