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樓蘭(西域古國)
As a stopping point on the famous Silk Road, Loulan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gradually covered over by sandstorms from AD 200 to AD 400.
樓蘭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一個中轉站,據說在公元200年至公元400年期間,它逐漸被沙塵暴覆蓋。
It was in ancient Loulan a strange bird.
那是在樓蘭古國的一種奇特的鳥。
Finally, we arrived in Loulan after several days of travelling.
經過數日旅行,我們終于來到了樓蘭。
Furthermore, documents found in Loulan contain fabulous data relating to silk.
另外在樓蘭發現的文書上也記載着不少與絲綢有關的資料。
Whether it is ancient Loulan have disappeared, o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無論是已經消失的樓蘭古國,還是解體的蘇聯。
樓蘭(Loulan)是中國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重要城邦,其遺址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北岸。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關鍵樞紐,樓蘭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4世紀期間因商貿和文化交流而繁榮,後因自然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逐漸衰落湮沒。
樓蘭地處塔裡木盆地東部,扼守中原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漢書·西域傳》記載其“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是漢代對抗匈奴的前哨據點。公元77年,漢朝将領傅介子刺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标志着中原王朝對西域控制的強化。
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首次發現樓蘭古城遺址,出土的漢文木簡、佉盧文文書證實了多文明交融的曆史。198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發現的“樓蘭美女”幹屍(距今約3800年),為研究早期歐亞人群遷徙提供了重要基因樣本。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表明,樓蘭消亡與塔裡木河改道、孔雀河斷流導緻的綠洲沙漠化直接相關,輔以公元4世紀絲路北道興起帶來的區位優勢喪失。其興衰過程成為研究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互動的經典案例。
關于"Loulan"的解釋可分為兩個維度:
一、曆史地理概念 Loulan是古西域國名"樓蘭"的漢語拼音轉寫,對應英文文獻中常見的"Kroraina"(源自當地語言)。該古國位于今新疆若羌縣羅布泊西岸,作為絲綢之路南道要沖,在漢匈争霸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公元前77年漢使傅介子計斬樓蘭王,更國名為鄯善,此事成為後世"斬樓蘭"典故的源頭。
二、現代商業應用 現代語境中,"LOULAN"被注冊為葡萄酒品牌(吐魯番樓蘭酒莊)。該企業依托古樓蘭文化IP,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産品,2016年已在新三闆挂牌(股票代碼:870372)。
需注意:該詞在英語中屬于專有名詞音譯,不具普通詞彙的語法功能。研究曆史文獻時建議采用國際通用的"Kroraina"拼寫,而現代商業場景中則使用拼音"Loula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