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ɪˈməʊnəʊ/ 美:/'kɪˈmoʊnoʊ/
複數:kimonos
n. 和服
I love this kimono badly.
我太喜歡這件和服了。
I took a picture in a kimono.
我穿着和服拍了一張照片。
The hotel offers kimonos for guests.
酒店為客人提供了和服式晨衣。
The sash, kimono, and other garments were made to fit a child.
這些腰帶、和服和其他衣服都做得適合孩子穿。
Kimono is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in Japan.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
The kimono had to be picked up at the boutique.
但必須親自去到那家專賣店才能拿到和服。
When I saw this kimono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件和服我就喜歡上它了。
The traditional kimono worn in Japan had no pockets.
在日本穿的傳統和服是沒有口袋的。
和服(Kimono)是日本傳統服飾的代表,其名稱源自日語“着物”(きもの),字面意為“穿着之物”。作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符號,和服體現了曆史傳承、工藝美學與社會禮儀的融合。
和服的雛形可追溯至日本奈良時代(710-794年),受中國唐代服飾影響發展出“小袖”樣式。江戶時代(1603-1868年)形成現代和服的基本形制,通過染織技術的進步催生出友禅染等獨特工藝。明治維新後,和服逐漸從日常服飾轉變為儀式性服裝,但仍保留在重要節慶、茶道、花道等傳統文化場景中。
标準女性和服由12個部件構成,包含:
類型 | 適用場合 | 特征 |
---|---|---|
振袖 | 未婚女性成人禮、婚禮 | 長袖、華麗刺繡 |
留袖 | 已婚女性正式典禮 | 短袖、下半身紋樣 |
訪問着 | 茶會、觀劇等半正式場合 | 整體連續紋樣 |
浴衣 | 夏季祭典、煙火大會 | 棉質、簡易穿着 |
數據來源:日本文化振興協會服飾研究部(2024年傳統服飾白皮書)
21世紀以來,和服元素頻繁出現在國際時裝周,設計師通過改良剪裁與新型面料拓展其現代適應性。日本政府将每年11月15日定為“和服日”,推動年輕世代的文化認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20年将京都西陣織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kimono 是源自日語的外來詞,指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也可引申為類似和服款式的寬松長袍。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化背景或穿搭方式,可參考日本傳統服飾相關書籍或紀錄片。
presentdoughnutsoon afterundressarrhythmiaBelgiancoffersirtjawsosteoblastomapeaksshortnessspillwaytenthsxviColin PowellCrystal MorphologyDon Juandue diligenceFinding Nemolots and lotsnot only about survivalexistentialistiridiumkurarinoneJungfraulentiginousmemorytronmicrolithmicrostome